跟小文走進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學
南洋女子中學校創立於1917年,是頂尖的自主和特別輔助計劃學校,目前有1500多名中一至中四的學生。秉承其豐富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為學生創建雙語雙文化的學習環境,培養德才兼備的新時代女性,在21世紀全球化的世界裡茁壯成長。

近一個世紀以來,南洋女中秉承優良華族傳統,以「每一名學生都成為備受社會尊重的人」為學校願景,以「勤 慎 端 朴」作為校訓,培養出千千萬萬成績優異、飲水思源、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的棟樑之才。
學校歷史
1917:公立南洋女學校是一所專為女子開辦的華校,剛成立時約有一百名學生。租用三角埔門牌7號店為校舍。
1930:學校改名為"南洋女子中學校"。
1934:學校開辦幼稚園課程。
1957:學校接受政府的津貼,成為政府輔助學校。
1961:採用四二新學制(四年中學、兩年高中)。
1979:本校成為特選中學之一,開設華文及英文兩種第一語文課程。
1984:開設美術特選課程。
1993:本校轉型為自主學校。
1999:學校成為高才教育課程中心之一。
2000::開辦劍橋普通教育(普通水準)音樂課程 。
2002:開辦高級音樂課程
2004:本校與華僑中學聯辦綜合課程,第一批學生是168位中三學生。
2005:為全體中一學生開辦綜合課程。開設雙文化課程及語文特選課程(華文)。
2008:本校獲選為西區華文卓越中心。首屆全級修讀綜合課程的學生畢業。本校成為全面推展綜合課程的學校。

學校願景
每一名南中學生都成為備受尊重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人
學校校訓
勤:南中學生勤奮進取, 盡心盡責, 意志堅定, 精益求精。
慎:南中學生慎言、慎行,慎思、慎獨。
端:南中學生舉止端莊, 品行端正。
朴:南中學生真誠自然,樸實無華。
學校課程
南中直通車(IP)課程是專為南洋女子中學生而設的六年學習計劃,其中一至四年級的學生會在南中學習,而五至六年級的學生則會前往華僑中學繼續學習。深具靈活性的直通車課程能為學生提供量身定製的課程選項直至A水準會考。

課程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成為:
才德兼備
善於學習
推動社會進步之士
成長範圍
知識和認知理解:
學科素養、數位素養、社會情緒素養、設計素養
能力:
溝通、合作、創意和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化情商、社會情緒智力
性格:
好奇心、同理心、堅韌、責任感、成長思維、靈活思維、自主學習、有智慧、有策略、目標明確、有服務精神
才能發展
新加坡為優秀的學生提供了更具挑戰性的課程,如雙文化課程(BSP)和語文特選課程(CLEP)、校本高才教育、美育課程、人文課程、數學課程、數理才能培養計劃、,以及袖才能培養計劃,為學生打下穩固的基礎,在A水準會考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培養學生懂得反思,反應敏捷和有責任感,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和創意思維,激發學生的同理心,懂得關懷社會,回饋社會,成為備受社會尊重的人。

南洋卓越才能發展目標:
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發展才能的平台,包括認知與個人的領域;
根據高能力學生的需要,提供支援,讓學生有卓越的表現;
培養具有同理心及奉獻精神,備受社會尊敬的人才。
戶外活動
課程輔助活動是南洋女子中學發展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南中的指導老師和教練們經驗豐富、以身作則,在他們的指導下,學校將為學生提供發掘和發展自己才能的機會。

活動目標
幫助學生髮掘自己品格的特長
培養學生的南中精神和價值觀
發展學生的領袖才能
提供機會,讓學生髮揮才華並精益求精
活動類型
體育運動類:
藝術體操、羽球、籃球、柔道、英式女籃、壘球、桌球、網球、田徑、排球、武術
制服團體類:
女童軍、學生警察、聖約翰救傷隊
表演藝術類:
華族舞蹈團、華樂團、合唱團 管樂隊、古箏團、現代舞蹈團、弦樂隊、南洋劇坊
俱樂部與社團類:
影音協會、書畫社、舞龍醒獅團暨二十四節令鼓、辯論隊、科技與資訊學會、智力競賽學會、自然學會、戶外活動社、體育協會
來源:學校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