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惠州會館主辦新加坡第一屆「2023年國際關公文化節」,通過文化講座、書法揮毫和表演,發揚關公的「忠義仁勇」文化精神。
由馬來西亞關公文化推廣中心主催的馬來西亞「2023年國際關公文化節」,今年來到第九屆。馬來西亞關公文化推廣中心會長孫櫓華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關公文化節首次橫跨三國,從10月6日至20日一連15天,從泰國曼谷開始,經馬來西亞多個州屬,最後一站來到新加坡。
新加坡惠州會館接下這個神聖重擔,於10月20日(星期五)主辦新加坡第一屆「2023年國際公關文化節」,約200名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學者專家和文化藝術表演者出席,主賓是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會長劉智評。
劉智評致辭時提及,有客家人的地方大都流行關公信仰,惠州會館早在1930年就開始供奉關公。這種祭拜文化的核心內涵離不開「忠義」,這也是客家人推崇的思想品德。客家人處在艱難環境時能夠迎刃而上,因為具備關公文化精神品格去應付大風大浪。
新加坡惠州會館會長蕭立娟致辭時說:「2018年惠州會館配合創會196周年舉辦『關公文化晚宴』,請專家講解關公精神,並安排舞關刀和講述關公故事的舞蹈表演。這一次主辦第一屆國際關公文化節,是去年惠州會館迎來創會200周年以來的又一次創舉。關帝聖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的價值觀,運用在日常生活將讓我們獲益良好。」
關公文化講座由惠州會館榮譽會長兼文化與資訊董事鍾天祥博士主持,探求關公精神內涵。主講人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國家一級美術師曾成聰教授、台灣世界龍岡親義總會顧問暨講師吳文興、馬來西亞關公文化推廣中心副會長許富鏢,以及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副會長賴涯橋教授。

來自中國福建泉州的民俗畫家曾成聰(右)現場揮毫。(林明順攝)
活動當天也請到五位書法家現場揮毫, 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吳成崗和曾成聰、台灣的吳貴榮,以及新加坡的梁振康和楊昌泰。接著還有聚舞坊的《關公過五關斬六將》表演,以及馬來西亞國際潮藝木偶潮劇文化總會的劉關張趙表演等。

馬來西亞國際潮藝木偶潮劇文化總會的劉關張趙,在新加坡第一屆國際關公文化節亮相。(林明順攝)
來源: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