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通過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試行單元式的第三語言學習課程,讓有意學習一門新語言的中學生能享有更多靈活性。
當局會先在現有的第三語文課程中推出單元式課程,供有意參與計劃的學生選修。

學生可在每個學期開始時選修一個單元,在整個中學學習階段,加深對這門語言的掌握。
教育部長陳振聲說,這項試點計劃旨在讓更多中學生學習新的語言和認識其他國家的文化。
「學生可以按照他們的水平或起點學習一門語言,加強他們的語文能力,通過修讀單元課程取得相關的證書。」
第三語言課程
自7月以來,來自21所中學的120名學生一直在學習法語或德語作為第三語言,這是新加坡教育部為了增加學生接觸其他語言和文化所做的努力的一部分。
該計劃面向所有試點學校1至3年級的學生。新加坡教育部表示約有1500名學生申請了第一批法語和德語課程。他們通過計算機抽籤選擇,優先考慮新加坡公民和申請人的第一選擇。
通過在整個學年進行的為期8周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安排他們的時間表。這與現有的第三語言計劃不同,後者有完整的課程大綱,學生將語言課程作為O水準或A水準科目學習。該計劃下提供了8種語言,包括法語、日語和阿拉伯語。
在試點下,法語和德語課程分別與新加坡法語聯盟和新加坡歌德學院合作進行。課程完全由政府資助,但學生必須支付學習材料費。
鑒於反響,新加坡教育部表示將考慮在2024年增加法語和德語的入學人數。更高級別的課程將從2024年起提供。教育部發表示,將研究試點項目的實施情況,以判斷是否可行將計劃擴大到更多學校和語言,如西班牙語和日語。
完成前6個階段學習的學生將達到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A1級證書水平。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註冊參加考試以獲得證書。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CEFR是一個國際標準,它以六個等級(從A1到C2)描述語言能力,A1適用於初學者。
母語課程多樣化
從2024年起,小學一年級母語課程將更多地採用動畫視頻、網上遊戲和增強現實技術。

學生將有更多機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母語,比如在食堂買飯和發社交媒體帖子。這種新課程將從2024年小學一年級學生開始逐步實施,旨在促進跨文化素養。
教育部在2023年對10所中文學校、10所淡米爾學校和16所馬來學校進行了這種新課程的先導。
最新課程建立在2015年版本的基礎上,將更多地使用科技,比如漢語拼音的學習和用於淡米爾語的動畫。
新加坡學校的語言教育

01 小學階段
據悉,新加坡小學基礎階段的重點是基本的讀寫能力與計算技能,其核心是英語、母語和數學,正式的分流考試在小學四年級末進行。
五至六年級的定向階段,可選擇修讀三種語文源流課程中的一種。這三種語言源流課程是:
EM1:學生修讀英文和母語都為第一語言;
EM2:學生修讀英文為第一語文,母語為第二語文;
EM(Oarl):學生修讀英文為第一語文和母語會話。
02 中學階段
在新加坡的學校中,尤其是中學課程在類目設置上很豐富,主要分為語言類課程、數學類課程、科學類課程、人文科目以及其他科目。
01 語文課程
雙語政策是新加坡教育體系的基石。新加坡的目標是要從小培養孩子掌握語文技能和文化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與區域和世界接軌,並把握國際發展趨勢所帶來的契機。
02 高級母語
要修讀高級母語,孩子必須在小學離校考試中報考華文/馬來文/淡米爾文或高級華文/高級馬來文/高級淡米爾文,並符合下列條件:
• 小學離校考試的成績名列首10%以內
• 小學離校考試的成績名列11%-30%以內,達到指定的母語標準。
03 中學馬來文選修課程
如果孩子在馬來文方面具有天分,報讀中學馬來文選修課程將能提升他的語文水平,並加強他對語文、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和鑑賞能力。
除了學校積極開設語言課程外,新加坡政府也在採取措施,來保障雙語教學的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