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創業、交稅分分鐘搞定,回眸小坡25年的「稅路」

2018年05月13日   •   1萬次閱讀

過去,在國內流行一句話,想創業就到東南亞,到東南亞首選新加坡。

現在回頭看看,那些在東南亞創業的小夥伴們現在混的都挺不錯的,這也是為什麼東南亞有那麼的華人華僑。

首選新加坡也是有原因滴!因為這兒有全球最低的稅率。

比如,新加坡的公司,最主要的稅收就是利得稅,非常低,像新註冊的公司,註冊前三年,營業額低於10萬新幣是免稅的,10-30萬新幣也才9%,30萬以上17%。

新加坡公司成立3年以後還是可以享有部分免稅計劃,豁免稅如下:

所以,稅確實是新加坡吸引投資的一個重要砝碼,當然基礎很重要,比如它得天獨厚的位置,處於太平洋和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它在世界經濟貿易圈中擁有特殊的地位。

再+稅,當然有不錯的吸引力。

今天,小圈兒要侃的話題就是——稅。

先侃一個新消息!

現在在新加坡交稅,只需下載手機應用TallyGo,利用其字符識別功能,用手機掃描收據,應用便會自動提取並輸入數額。應用還能存儲收據照片,與開銷資料結合成報表,報稅時可一併提交,無需另外郵寄收據給稅務局。

就是說,再報稅無須再保存厚厚的一疊收據,簡單地用手機掃描,收據的照片和資料就可存入手機應用,並於財政年結束時自動計算盈虧開銷。

不過,TallyGo應用目前只為補習教師、保險經紀、房地產經紀和代理商預設選項,其餘使用者在輸入資料時得自行填寫名目。

TallyGo目前雖能自動計算盈虧開銷,但使用者仍得登入稅務局網站,將計算出來的資料填入表格報稅。不過第二階段的開發,主要就是針對能融入完整的報稅功能,包括扣稅選項,讓使用者直接通過TallyGo報稅。

除了TallyGo, 今年6月已經推出面向中小型企業的付費報稅應用TinkerTax。

到了今年11月,還會有個專為兼職工和自由工作者設計的免費報稅應用FreeBoh面市。除了協助記錄各種收入和開銷,FreeBoh還能讓兼職工查閱僱主是否有加入「雇用入息自動納入計劃」,方便申報時填寫薪資信息。

以上三個應用都是稅務局通過去年的編程馬拉松比賽(hackathon)發掘的。為了進一步推動和業者的合作,開發更多有助納稅人的應用和軟體,新加坡上周推出新一輪的共創津貼,為具潛能的項目提供3萬元補助,推動開發。

這樣方便的報稅方式還會繼續,還會更加的便捷!

這裡就不得不提新加坡的——「稅路」!新加坡的稅一路走來,可以說和數碼、智慧密不可分,今天就透過幾個關鍵詞,透視一下新加坡「稅路」的歷程。

關鍵詞一:成立

新加坡開埠後的130年里,一直沒能推行所得稅,直至1948年,我國才成立首個所得稅局。所得稅局於1960年和其他機構合併為國內稅務部,再於1992年9月1日成為法定機構,易名為國內稅務局。

關鍵詞二:文山

在還沒有啟用電腦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審查報稅單是個非常耗時的工作,稅務員得一一審閱報稅單,抄錄資料,有時一天只能審查一個個案,而納稅人可能得等上兩三年才收到稅單。

一些剛進入大學生,別管你是哪個學校的,得先從事一個月的文員工作,每天處理繁瑣的行政工作。

都干神馬?就是在文山裡面扒資料。

當時人們都是填表格報稅,每個納稅人的稅務資料都得存檔。年輕人的文件夾薄薄一份,年長者或擁有許多資產的納稅人則可能是20公分厚厚的一疊。每人一個文件夾,你可以想像當時的檔案室多大嗎?

關鍵詞三:絲襪

「稅務」和「絲襪」有神馬關聯?

正常的理解肯定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這和當時管理檔案的女孩子多有關係,回想一下,管理檔案的男同胞好像很少?

由於檔案太多,陳舊的檔案聚集一室,灰塵和書蟲難防。令許多女稅務員頭痛的是,爬上爬下找檔案,絲襪被文件夾劃破了一雙又一雙。

找個資料一天一雙絲襪,確實是太浪費了?後來很多妹紙就不穿了,可以想像當時的檔案櫃有多麼的擁擠。

關鍵詞四:效率

在那個年代,稅務員審查報稅單時,得一一將資料抄錄到分類帳目卡,如有問題需聯繫納稅人,則得手寫書信,請打字員打字,反覆核查後再交文員寄出。

以這樣的速度審閱,每名稅務員每天最多只能處理60個個案,如果碰上較複雜的個案,例如牽涉海外房地產等,那一天只看一個人的也完全可能。納稅人如有詢問,則可能得等上數周才能得到回覆。

不過隨著稅務局數碼化,報稅和審計過程已幾乎完全自動化。

最新的財政年裡就有多達149萬名納稅人,即每三名納稅人中有約兩人無需呈報所得稅。約九成納稅人的稅單完全由電腦處理計算,只有約10%因同比差異太大而需要稅務員進一步審閱。

稅路歷程

最後,圍觀一下「稅路」的發展歷程吧!

1972年引進首台IBM 360電腦  取代原有的記帳機

1980年代,納稅人可通過財路分期繳稅;針對所得稅和房地產稅推出新 的電腦系統

1990年代,可電話申報個人所得稅;推出電子報稅服務

2000年代,推出個人電子報稅服務網站,通過手機簡訊提醒公眾繳稅,電話語音系統確認收穫申報。

2010年至今,推出手機報稅服務,虛擬助手服務可在線回答問題,部分人報稅後可立刻獲知需繳稅款、電子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