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加坡確診病例飆升,了解和應對「長期冠病」後遺症的需求愈來愈緊迫。
小科普
一些冠病患者可能會在康復後出現持續數周或數月的症狀,這種症狀被稱為「長期新冠」(Long Covid)或「後新冠綜合徵」。
世界衛生組織至今收集的長期後遺症報告包括:呼吸急促、極度疲勞、腦霧、心臟和神經系統疾病等,症狀多達200多種。
完全接種疫苗後,是否可降低患「長期冠病」的風險?
據《海峽時報》報道,新加坡完全接種兩劑疫苗的民眾,只有極少數人出現「長期冠病」後遺症 新加坡傳染病中心顧問醫生Barnaby指出,根據近期一項英國研究數據顯示,接種兩劑疫苗的民眾如果感染冠病,患長期冠病的風險降低了一半。
此外,完全接種者的重症以及死亡率,也遠低於未接種疫苗者。

(示意圖,圖源:Unsplash)
根據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今年7月主持的一項研究顯示,與海外比較,新加坡冠病康復者出現長期後遺症的比例相對低。
這是因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人,感染病毒之後轉為重症的較少,於是,出現長期後遺症的也較少。
然而,這只是至今為止的數據證據,將來是否保持尚未可知,需要長期觀察。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十個未接種疫苗的冠病康復者當中,就有一個會出現長達六個月的後遺症,較常見的是呼吸不暢、咳嗽,偶爾也出現疲憊、暈眩、失眠。
65歲以上、非華族、有嚴重基礎病病史的康復者,出現長期後遺症的機率較高。

(示意圖,圖源:Unsplash)
當時,Barnaby醫生就指出,一些冠病患者會出現腦霧、疲勞和失眠的情況,但大部分都會慢慢康復,不會有長期的影響。
不過,一些有嚴重症狀的年長者,可能會有中風、大腦血管發炎或神經併發症的風險,因此接種疫苗非常重要。
冠病長期後遺症的成因目前尚不明晰,有可能是因為自身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導致身體在進行自我攻擊,最後造成持續的後遺症,也可能是由於病毒的碎片仍然留在體內。
國大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淡比亞教授表示,儘管尚不清楚長期冠病的機制,但是接種疫苗或許可降低病毒載量,從而減少抗原刺激,以此來降低觸發自身免疫或其他類型的反應。
他補充道,這種長期症狀並非冠病特有,也出現在流感等其他傳染病中。
例如,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比較了冠病患者和流感病患的長期症狀,發現至少42%的冠病患者有至少一種長期後遺症的症狀,相比之下,流感組的這一比例為 30%。
BioNTech創辦人: 冠病持續變異 明年中或需新疫苗配方
據《金融時報》報道,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創辦人兼執行長沙辛(Ugur Sahin)指出,隨著新冠病毒的持續變異,2022年中期可能需要採用一種新的疫苗配方。
沙辛表示,現在全球傳播的德爾塔毒株,雖然傳染力較強,但是其與原始毒株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今年還不需要採用新疫苗。

但是這個病毒還在不斷地進化並更加適應環境,因此我們不該假設下一代病毒會弱化。
他還預測,到明年,疫苗接種計劃將會有兩個主要流程。一是將為接種過疫苗的人提供加強注射,二是繼續推動鼓勵未接種疫苗的人群進行疫苗接種。
醫療資源占用率上升50%至350%
在政府給各戶家庭和小學、幼兒園學生和教職員派發自助檢測棒,以及擴大接觸者檢測範圍以來,由於檢測陽性而到公立醫院急診部求醫的人數激增了七倍。

過去三個月,由於病患激增,醫療資源的占用率上升了50%至350%。

ICU重症病床占用率從25%增至53%,增幅100%。
隔離病床占用率從58%增至85%,增幅50%。
社區護理設施占用率從10%激增至35%,增幅350%。
近期,一位網友在Facebook發出貼文,稱宏茂橋工藝教育學院舊址的社區護理設施衛生條件不佳。
這位網友的朋友因被居家隔離的房東感染,而被送到以宏茂橋工藝教育學院為舊址的社區護理設施進行隔離。
進了隔離場所後才發現,那裡環境非常差:床墊是薄泡沫做的、沒有毯子、桌子、椅子或檯燈,房間也沒有門。遇到大雨,整個房間都會漏水。房間也十分髒亂,有前患者的頭髮和用過的耳塞、食物包裝紙等,甚至連提供的食物也是冷的。

(圖片來源:Min Chan Facebook)
衛生部和人力部在《聯合早報》詢問下表示,他們已對該設施進行檢查,並確定房間裡有基本的設施,且整體上乾淨整潔。他們也補充說貼文里提到的許多點在幾周前已經解決。
衛生部也表示每當患者從社區護理設施出院時,床墊與居住區域都會進行徹底消毒,也會為入住設施的人們分發乾凈的床上用品。
對於隔離餐,衛生部也表示會確保食物的營養均衡,分到患者手裡是熱的。團隊也在為護理設施添加更多風扇、增設更多臨時廁所,為患者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

(圖片來源:Min Chan Facebook)
新加坡近30萬人已接種加強針
截至10月3日,新加坡人口85%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82%人口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
在國家疫苗接種計劃下,一共459萬4926接種了輝瑞/復必泰、莫德納疫苗,累計接種928萬4447劑,比前一天增2萬2051劑,其中114人為首劑,2569人為第二劑,1萬9368人為加強針。
至於世衛組織批准緊急使用的其他疫苗(科興、中國國藥),則累計10萬4100人接種,接種劑量為20萬1573劑,比前一天增388劑,其中包括第二劑、加強針以及首劑施打mRNA疫苗,第二劑改用滅活疫苗的。
過去4天,61歲以上新增病例(見下圖)有所下降。

普通隔離病房的61歲以上住院病人(見下圖)趨勢也是增加的,但過去兩天有所下降,希望能夠繼續下降。

年長者轉重症的風險較高,尤其是未有疫苗保護的。
截至10月2日,逾50萬名六旬以上年長者已接到當局的加強針接種邀請;從10月2日起,新加坡開始陸續邀請50歲至59歲人群接種加強針。
過去28天新增病例 病情輕重與疫苗接種的關係
在過去28天內,新加坡新增3萬7242起本土病例,其中3萬6583人(98.2%)為無症狀或輕症,544起(1.5%)曾為/現為輸氧重症,54起(0.1%)曾為/現為ICU重症,累計61人(0.2%)死亡。百分比數據四捨五入。

輸氧重症和ICU重症合計598人,約49.5%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約50.5%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死亡61人,42人(69%)未接種疫苗或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19人完成疫苗全程接種。
根據衛生部信息,大多數輸氧病例在輸氧二天至五天之後,病情轉輕,不再需要氧氣支持。
新加坡昨增孩童病例161人 為歷史新高
新加坡昨增0歲至11歲孩童病例比前一天增39人,為161人,為歷史新高。昨天是小一至小五生居家學習、小六生居家備考第八天。

普通隔離病房住院病人則有0歲至11歲孩童比前一天增11人,為99人。

居家康復不適用於0歲至11歲孩童。如果家長願意這個年齡段的孩童居家康復,自己親自照顧,必須向醫院提出申請。
9月27日已啟動居家學習、居家備考,病毒有潛伏期,至今已過7天,仍不見數據有緩解跡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