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雖已重開,但部分商家仍未恢復營業,導致一些巴剎菜販的供應受影響,批發價提高,售價也因此水漲船高。但也有一些菜販為留住顧客,暫時沒有漲價。
截至前天(10月1日)中午,巴西班讓果菜批發中心感染群已累計165起確診冠病病例。批發中心周四(9月30日)重開,但由於有不少商家和員工染病和隔離,也有部分商家擔心疫情會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所以並未完全復工。這導致從批發中心進貨的巴剎菜販仍面臨貨源短缺和批發價增加的問題。
《聯合早報》記者昨早走訪大巴窯和實龍崗區的多個巴剎發現,一些菜販因供應商未復工,蔬菜供應還未恢復正常,批發價因此明顯提高,售價也出現調整。
位於實龍崗3巷第267座巴剎的一家菜攤平日有約30%的蔬菜來自批發中心,但如今減少至10%,其餘的蔬菜只能從本地菜園進貨。
攤主梁美英(75歲)受訪時說:「批發中心的蔬菜起價了至少40%,像是來自澳洲的一箱八公斤的花椰菜,以前只賣約42元,今天賣58元、大白菜從一箱10公斤10元起到14元、毛豆從一公斤3元起到4.60元。」
她說:「我們因此得調高售價,我平均每公斤起大概兩至三毛錢。雖然有顧客反映菜的價格太貴,可是大部分顧客還是能夠理解。」
附近居民陳昇妹(65歲,傳單分發員)每星期會來該巴剎兩至三次買菜。她說:「菜貴了很多!平時我買莧菜只需約兩元,現在同個分量卻賣4元。」
她也說,自己是素食者,所以不會因蔬菜價格昂貴而不吃菜。「巴剎的菜比超市新鮮,可以儲存比較久,所以菜貴了只能少賣少吃。」
大巴窯菜販:進貨量減50%
也有部分菜販沒有漲價。大巴窯4巷第74座巴剎的菜販蔡先生(60歲)說,平時攤位的蔬菜有一半是來自批發中心,但批發中心重開後,許多攤位仍關閉,所以進貨量也減少了50%。
他說,雖然批發價提高,但因大巴窯的顧客大多為年長者也是熟客,因此並未提高售價。
「批發中心的本地蔬菜價格起最多,像是莧菜和菜心每公斤起了約1.50元。可是大巴窯是老人區,如果起價的話,顧客會抱怨。」
同個巴剎的另一個蔬菜攤則有近80%的蔬菜來自批發中心,但由於其供應商已恢復營業,貨源已恢復正常。
攤主黃美華(45歲)說:「雖然有少部分的蔬菜仍缺貨,可是今天的供應算是恢復正常了。價格也沒有什麼影響,除了像是莧菜,每公斤起了約5毛錢。」
她也說,由於大巴窯一帶老人居多,即便是批發價提高,也不會調整售價。「有顧客反映說,因為實龍崗和碧山一帶的蔬菜價格太高,所以她們特地跑來這裡買菜。」
巴剎菜販們也說,因批發中心加強安全管理措施,取貨時間增加。他們大多也因怕感染病毒,所以選擇直接讓供應商把貨物卸在車上,並未進入中心挑選蔬菜。
黃美華說:「批發中心人手不足,我們等待取貨的時間比往常多了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