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凱義

單位內的50多隻貓都被關在籠內,每個籠子有兩三隻貓,客廳地板到處可見相信是貓尿的黃色水漬。(鄔福梁攝)
新加坡義順區一個政府組屋單位里飼養超過50隻貓,居民說過去10多年因為受不了貓屎貓尿的惡臭而不開窗,向議員與市鎮理事會反映後情況沒改善。義順集選區議員黃國光說,貓福利協會已經開始協助貓主重新安置這群貓。
新加坡義順環路一個組屋單位里飼養超過50隻貓,這些貓只不時闖入鄰居家,貓屎貓尿散發的惡臭更是揮之不去。鄰居10多年來飽受困擾,已有居民因為無法忍受惡臭而搬家。
住義順環路第365座組屋的黃莉莉(45歲,家庭主婦)日前代表多名鄰居聯絡《聯合早報》說,住在四樓的一名婦女愛貓成痴,過去10多年家中貓只成群,目前就飼養了四五十隻。
居民說,過去這些年,她們因為受不了貓屎貓尿的惡臭味而不開窗,向議員與市鎮理事會反映後情況沒改善。該座組屋早前進行家居改進計劃(HIP)時,為了方便翻新廁所,居民被要求把窗戶和大門打開,瀰漫在空氣中的惡臭更讓人受不了。
記者到組屋了解情況時,電梯門在四樓打開時,一股讓人聞之欲吐的惡臭馬上撲鼻而來,記者循著臭味來到單位外,還聽見屋內傳出陣陣微弱的貓叫聲。
七樓居民何桂花(66歲,家庭主婦)說:「打從2007年起,我就一直聞到臭味,跟鄰居打聽才得知臭味來自四樓養貓的單位。」
何桂花的女兒郭慧思(42歲,教師),因為忍受不了貓屎貓尿的臭味,在去年底獨自搬出去住。
住五樓的黃莉莉怕貓,曾兩次因為有貓闖進她家,把她嚇得魂飛魄散,趕緊撥電把丈夫叫回家把貓移走。

有人把盒子留在組屋樓下供流浪貓休息。(檔案照)
鄰居口中的養貓人是54歲的行政人員哈斯馬瓦蒂(Hasmawati)。她向記者坦承,居住的四房式單位飼養了50多隻貓。
她受訪時說:「10多年前,一隻貓在我回家時一直緊跟,我便把它帶回家。我不久後又『撿』了一隻,它們開始繁殖,期間家翁又給了我幾隻,我養到現在的50多隻。」
據記者觀察,哈斯馬瓦蒂的貓都是兩三隻一個籠,養在客廳里,客廳地板到處可見黃色水漬,相信是貓尿。
義順集選區議員黃國光告訴《聯合早報》,今年5月接見選民時,就有一位居民反映了這件事。「貓福利協會已經開始協助貓主重新安置這群貓。」
新加坡建屋局與國家公園局聯合回複本報詢問時說,建屋局、國家公園局屬下的動物與獸醫事務組,以及貓福利協會已經介入這起事故。他們進行家訪時發現,單位超過50隻貓的生活環境很差,經過檢查和評估它們的健康狀況之後,再與其他動物福利團體合作,為貓只進行絕育和重新安置它們。

新加坡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理事長桑卡爾表示,因協會的收容所已經滿額,需要社區人士幫助來重新安置所有的貓。(檔案照)
政府組屋屋主養13隻貓 不理當局警告被罰逾11萬新元
新加坡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告訴本報,協會正與有關當局和貓福利協會合作以改善情況。執行理事長桑卡爾(Aarthi Sankar)說:「協會的收容所已經額滿,需要社區人士的幫助才能重新安置所有貓只。我們也會協助哈斯馬瓦蒂,避免情況惡化。」
新加坡建屋局指出,新加坡曾有一名組屋屋主,在飼養13隻貓嚴重影響鄰居生活之後,對當局發出的警告置之不理而被罰11萬零300新元。

新加坡非法飼養多隻貓的案例層出不窮,曾經有人在政府三房式組屋裡養94隻貓。(檔案照)
黃國光:組屋養貓合法化可避免非法飼養多隻貓
新加坡建屋局目前也正對一對飼養10隻貓的夫婦採取法律行動。發言人說:「有鄰居反映單位一直發出惡臭,我們給予屋主充分的時間重新安置貓咪,他們卻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黃國光受訪時說,只有把組屋飼養貓合法化,才能避免居民非法飼養多隻貓咪的情況發生。
他解釋說:「通過建立嚴格的養貓制度,像是為貓植入微型晶片(microchip),能防止公眾隨意領養貓或將它們遺棄,社區貓的數量也會受到控制。」
桑卡爾也認為有必要取消禁公眾在組屋養貓的禁令。她說:「除了註冊和植入微型晶片,政府也應確保貓主安裝紗門和窗網,而且處罰違例的貓主。」
貓福利協會主席維拉古瑪(Thenuga Vijakumar)指出,禁令沒有阻止公眾在組屋內養貓的行為,負責任的養貓規劃才能解決問題,忠邦區的「愛貓」(Love Cats)養貓試驗計劃就是很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