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圖書館主辦每個月一次的讀書會活動,有適合7至9歲兒童的「小書迷讀書會」,還有適合4至6歲兒童的「小小書迷讀書會」。

「小書迷讀書會」
讀書會通過有趣的故事及活動,培養小朋友對華文書籍的興趣,開啟他們的閱讀旅程。此活動只開放給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會員報名,需要在報名前準備好myLibrary ID,如果還沒有註冊myLibrary ID,可點擊連結account.nlb.gov.sg/。
「小書迷讀書會」於5月8日下午2時至3時,在淡濱尼區域圖書館6樓節目區舉行講故事和活動。「小小書迷讀書會」在5月15日下午4時30分至5時30分,在兀蘭區域圖書館1樓節目區進行。
家長與小朋友可一同參加。每一次報名等於一張門票,允許一人入場。家長可為自己和孩子個別報名。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新加坡的國家圖書館是國家圖書館委員會的旗艦大樓,位於新加坡 11304平方米的場地上維多利亞街。
當前的建築是一座16層高的,兩層的建築,位於城市文娛區,它取代了史丹福路(Stanford Road)上的舊國家圖書館,該圖書館於2004年3月31日關閉。
圖書館於2005年7月22日遷至新家。並於當年11月12日由時任總統納丹(S. R. Nathan)正式開幕。它是國家圖書館委員會的旗艦大樓,通過合併參考圖書館,被稱為「李光前參考圖書館」。

「國家閱讀運動」
2016年,新加坡開始了為期5年的「國家閱讀運動」,旨在鼓勵成年人和老年人讀更多的書;與此同時,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組織了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新加坡民眾均已極大的熱情積極響應了這些閱讀活動。希望這些促進閱讀的舉措能夠對文化工作者有所助益。
2016年的7月30日,是新加坡第一個「國家閱讀日」,當天的活動向民眾發出了閱讀的號召,希望人們讀更多的書,更加廣泛地閱讀,聚在一起閱讀。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組織了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例如增加了不同母語人群的讀書活動,鼓勵不同種族的年輕人用母語閱讀。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將與社會和志願者更好地合作,幫助不同的群體互相學習,促進共有空間的發展。
電子書快速發展
新加坡全島公共圖書館2020年疫情期間曾暫停運作,中文實體書的借閱量因此比2019年少了39%,但電子書借閱量在同一期間增加超過一倍。
疫情期間公共圖書館暫時關閉,帶動了當地讀者對電子書的需求。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中文電子書去年的借閱量,與前年相比激增了114%。
借閱次數最多的前五名實體中文書都是言情小說,中文電子書方面的讀者口味則顯然不同。OverDrive和HyRead這兩個借閱平台最受歡迎的書籍,分別是香港作家亦舒的《迷藏》,以及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的傳記《高難任務》。
圖管局華文閱讀委員會主席的陳志銳認為,電子書會在疫情後繼續維持較高的借閱量。
「一方面是因為圖書館積極推廣電子書,另外也因人們的閱讀習慣正在改變,不少人在疫情期間開始接觸電子書,之後也就習慣這種閱讀方式。」
推廣母語學習和應用
新加坡教育部將在未來五年,撥款3000萬新加坡元,資助新加坡三個推廣母語學習的委員會更好地集合公眾和社區夥伴的專長和資源,營造更好的母語學習環境,推廣新加坡母語學習和應用。

4月24日,新加坡教育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孫雪玲今早在華僑中學誠毅樓為本年度「世界書香日暨文學四月天」活動揭幕時宣布上述消息。她表示,其中2500萬新加坡元會由教育部直接撥款,較過去撥款增加了25%。而剩餘的500萬,教育部將以「一元對一元」的方式,鼓勵個別母語社群自行籌款。
同時擔任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主席的孫雪玲指出,接下來,有關機構會積極探索開發更多的閱讀形式和載體,吸引學生通過紙本與非紙本等多種媒介來閱讀,並採用多種形式引起他們閱讀華文的興趣。
「例如,為了鼓勵學生閱讀中學華文新課程的泛讀叢書,我們會與媒體人合作,將讀本拍成微電影,並舉辦配合泛讀叢書的漫畫創作比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