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中旬,新加坡取消了新冠的防疫限制。
雖然已經不再將新冠視作是全球流行的大規模傳染病,但新加坡也並不打算完全放下戒備。
就在周一,新加坡國會在經過討論後通過並宣布:延長冠病19(臨時措施)法令2020的部分條款為期一年,以應對接下來可能會變異的新型毒株。

具體來說,被延長的是法令的第七部分。在這個法令下,新加坡政府將有權力制定條規,以達到預防、保護、延遲暴發或管控新冠疫情的目的。
就像在2020年4月,新加坡政府經過商討和決議後,決定立刻執行「斷路器」阻斷措施,立即控制病毒在社區內大規模傳播那樣。

圖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醫生,在做出國會演講時認為,民眾現在應當繼續對新冠病毒保持足夠的警惕。
他表示,新冠病毒目前仍在全球範圍內傳播,新加坡也依然每天都存在著新增病例。
現在,雖然新冠已經被新加坡視為地方性流行病了,但未來出現新型變異株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政府依然需要保持警惕,以防新毒株引發另一波疫情、導致醫療資源緊張的情況。

圖源:日經新聞
而延長的這項法律,則能夠給予政府迅速反應並及時制定相應措施的權力,讓新加坡不至於像三年前客工宿舍病例集中爆發、病毒進入本地社區那會那麼行動緩慢。
除了這項法令延長外,普傑立也透露,新加坡衛生部正在檢討現有的傳染病法令,預計今年下半年在國會提呈修正案,包括將冠病19(臨時措施)法令下的第七部分條款,納入傳染病法令中。
總而言之,雖然新加坡現在已經走入後疫情時代,但政府目前依然正在觀察全球防疫形勢,等到新冠真的「偃旗息鼓」後,可能才會完全放下戒備。

圖源:Mint
另一方面,不僅是新加坡對新冠疫情表示出了謹慎的態度,中國一些衛生專家,也在預警第二輪疫情或許將在不久後到來。
3月4日,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及了對於後續疫情的一些判斷。
在他看來,凡是經歷了奧密克戎感染的第一輪疫情的其他國家,目前都有第二輪疫情的記錄,只是第二輪疫情波峰的高度和造成的影響各有不同罷了。

圖源:NBC News
以新加坡及歐美國家為例,張文宏指出這些地方第一輪的波峰高度比較低,獲得感染後免疫的人群比例就比較低,因此,第二輪波峰的高度就相對較高。
而中國第一輪疫情的波峰高度比新加坡要高,因此中國第一輪疫情後,獲得感染後免疫的人群比例比較高,第二輪疫情或許不會那麼嚴重。

圖源:NPR
至於下一輪疫情到來的時間,張文宏目前無法做出推斷。一般情況下,被感染人群獲得的抗體,大概會在5-6個月之後逐漸衰退。
只是,不同人抗體水平衰退時長會有差異,不同地域也會有不同,也與下一波疫情出現的病毒變異情況有關。
所以,張文宏推斷,第二輪疫情的來臨,或許不會像第一輪疫情那樣那麼整齊劃一。

不過,不管第二輪疫情何時會來,張文宏都認為不需要太過擔心。
在經過第一輪疫情後,中國對於脆弱人群的保護已經有了行之有效的策略,並且正在不斷優化中。有了更充足的準備,感覺就不會那麼強烈,也不會對經濟和社會造成強烈衝擊了。

總而言之,不論是中國還是新加坡,雖然現在看起來已經沒有再把新冠「太當回事」,但實際上都是處於外松內緊的狀態。
只要新冠病毒不再變異成高傳染性或者高致病力的那種,那對於人類來說,這個病毒或許就真的迎來了「終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