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出口武器到緬甸達10億美元,新加坡和中國也涉及其中?
一位聯合國專家表示,自2021年2月奪權以來,緬甸軍方已經進口了至少價值10億美元(約13億4500萬新元)的武器和其他物資,以鎮壓反對派。俄羅斯和中國是主要的武器供應國,其他國家的企業也進行了較小規模的武器轉讓,包括新加坡、泰國及印度。
聯合國緬甸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湯姆·安德魯斯本月17日在紐約發布了一篇報告,這些出口涵蓋自2021年2月1日政變之日至2022年12月期間,出口的武器、軍民兩用技術以及用於製造武器的材料。

(報告信息圖)
報告補充稱,「自政變以來,向緬甸軍方提供的貨物種類繁多、數量驚人」,而且緬甸軍方已經接收了從戰鬥機到無人機、通信設備和海軍艦艇部件等等武器和設備。報告還指出了超過12500項單獨購買或運輸記錄——直接被運往緬甸軍方或者為軍方工作的緬甸知名軍火商。
安德魯斯表示,現在已經掌握武器方的信息,以及他們在哪些管轄區開展業務。會員國現在需要加緊努力,阻止這些武器的流動。
新加坡的作用不容忽視
另一方面,在新加坡經營的軍火商對緬甸軍方致命武器工廠的持續運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報告顯示,從2021年2月到2022年12月,已有2.54億美元的物資從新加坡的數十個實體運往緬甸軍方。新加坡的銀行已被軍火商廣泛利用。
安德魯斯回憶道,新加坡政府已聲明其政策是「禁止向緬甸轉讓武器」,並決定「不授權轉讓經評估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雙重用途物品」。
他表示:「如果新加坡政府阻止從其管轄範圍內向緬甸軍方運送武器和相關材料,並停止為其提供便利,那麼軍政府犯下戰爭罪的能力將被大大削弱。」
因此,他懇請「新加坡領導人掌握報告中的信息,並盡最大可能執行其政策」。
新加坡外交部回答媒體詢問時說,就緬甸軍方對手無寸鐵的平民使用致命武力,新加坡採取了原則立場。新加坡也按照聯合國大會(UNGA)A/RES/75/287 號決議「緬甸局勢」的要求,努力防止武器流入緬甸。

外交部說:「我們感謝特別報告員提供信息,以協助新加坡調查是否有違反了新加坡法律的行徑。新加坡將毫不猶豫地對任何違反我國法律的個人或機構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