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美食,有多好吃

2020年11月0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別名獅城,被評為「全球最佳街頭美食城市」,也就是「最適合逛吃逛吃的地方」,從1新的街頭麵包冰淇淋到人均400、500的米其林星級餐廳,不同的預算都能在這裡找到合適又好吃的美食。

有著多元民族文化背景的的新加坡,連美食也是集中國、印度、馬來西亞,泰國等各國經典菜式於一身。

如今,最能代表當代南洋風味的,還要屬以下這幾樣。

1 咖椰麵包,搭配Kopi

在本地的老字號餐廳點上一杯Kopi(馬來語與閩南語中「咖啡」的意思,又稱為「南洋咖啡」)和一份Kaya(「咖椰」,由新鮮椰漿、香蘭葉、雞蛋與蔗糖製成的傳統醬料)吐司,就著淋上醬油的兩個半熟蛋,一天的生活才算正式開始,這也是新加坡標準的「國民早餐」。

用老式炭火爐烘烤出的咖椰牛油吐司,表皮焦黃,外脆里嫩,夾著一片厚厚的冷凍牛油,熱乎乎地流溢出咸香,與甜甜的咖椰醬融合。一口咬下去,豐富的餡料驚艷味蕾,帶來甜蜜的味覺體驗。

除了經典款的單片或雙片酥脆口感的咖椰吐司,還有法式咖椰吐司可供選擇。浸泡過蛋液的厚吐司,兩面被煎到金黃,柔軟蓬鬆。在傳統法式吐司上,塗抹一層新加坡特色的咖椰醬與厚牛油,這份本地小吃也就有了法式味道。

與吐司搭配的Kopi做起來也很講究。不同於現代咖啡館通常使用的生豆烘焙法,製作Kopi的咖啡豆需要預先把黃油和糖加在一起拌炒;翻炒後焦糖化的咖啡豆被敲碎磨成粉,裝入棉紗過濾袋,懸掛在長嘴壺內;滾水沖入,幾經過濾,再加入煉乳,一杯醇厚細膩的正宗南洋老咖啡才煮制而成。

相比歐式咖啡,新加坡的Kopi色澤黑亮,嘗起來更為濃厚香醇。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預先選擇在黑咖啡內加入煉乳、淡奶、牛油或砂糖。不同拿鐵、美式等叫法,配料的選擇與馬來語和華人方言,也給南洋咖啡帶來一套獨特的咖啡術語,例如: Kopi C(海南話「鮮」,即黑咖啡加糖和淡奶);Kopi O(閩南語「黑」,即黑咖啡加糖);Kopi gu you(閩南語「牛油」,即黑咖啡加牛油和煉乳);Kopi tarik(馬來語「拉」,即黑咖啡加煉乳)……要求越多,「混搭風」的咖啡術語也就越複雜,這也恰恰是享用一杯南洋咖啡的有趣與獨特之處。

咖椰吐司與南洋咖啡的招牌搭配,見證了新加坡華人遷徙歷史與本地飲食文化的發展。從19世紀開始,新加坡就是華人遷徙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以福建、廣東、海南和浙江等地的移民居多。

2 海南雞飯,亞洲經典平民美食

從充滿市井氣息的熟食中心,到主打新加坡現代精緻料理的高級餐廳,這道標誌性的「平民美食」也是「亞洲特色」,街頭巷尾隨處可見。售價從3~20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15~101元)不等,深受世界各地的遊客和本地居民的喜愛。

選用兩公斤左右的母雞,處理乾淨,用鹽姜和蒜頭腌制好半小時。將整隻雞放進滾水中,不斷翻動,讓雞身受熱均勻,煮至八九成熟時抹上香油,自然冷卻後切塊裝盤。煮的時候要注意不要煮得太熟(以略帶一點血絲為佳);不能用大火,否則會皮掉肉硬,影響雞的色、香、味。把米洗乾淨,擱半小時濾干,猛火熱鍋爆香蒜蓉、雞油,倒進大米翻炒一會,再加入煮雞的雞湯、適量的鹽,煮成飯。

這樣煮好的雞肉質柔軟潤滑,鮮嫩多汁,佐上各種秘制辣椒醬、黑醬油與姜泥蘸料,衝擊味蕾的完美組合令人無法抗拒。儘管看起來簡單尋常,卻有著最樸素迷人的風味,這是在新加坡常能吃到的經典料理。

雖然看起來很簡單的美食,還有著艱辛的奮鬥故事,據說20年代至30年代,華人莫履瑞從海南到新加坡,由於當時生活無著落,便以賣家鄉海南的文昌雞為生。他除了賣雞以外,還用雞油、雞湯煮飯一起賣。他用手提著兩個竹籠,一個盛放熟雞,一個盛放雞飯,沿街叫賣。客人以雞佐飯,腹飽嘴香,食之難忘。海南雞飯熱也由此在新加坡興起。

後來,新加坡人又對莫履瑞的雞飯進行改良,加入當地香料斑蘭葉,使海南雞飯更具風味特色。在新加坡,海南雞飯是一道名菜,已成為當地人的「國食」。

3 肉骨茶,下午茶首選

下午走在新加坡的美食街上,肉骨茶濃郁的藥材香與肉湯香便撲鼻而來。這道滋補湯品,也是正宗的新加坡老味道之一。

肉骨茶Bak-Kut-Teh (閩南語),雖名為茶,但實為混合中藥、香料(包括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肉排熬制多個小時的濃湯。在馬來西亞的一些小鎮,甚至加入海參和鮑魚一起熬制。

新家坡的肉骨茶口感柔和細膩,酥嫩的肉骨經過慢火熬燉,輕輕一咬就散,搭配小塊油條,浸滿湯汁後變得酥軟可口,口感飽滿。最後再配上一碗軟香的米飯,胃裡又暖又滿足。這是一道極致簡單的美味,足以讓人口舌生津。

新加坡肉骨茶也分為潮州式與福建式。潮州式的肉骨茶講究用排骨、大蒜與桂皮等香料以文火煨制,並在湯料中加入大量白鬍椒,湯底較清、藥味清淡,但味道鮮美。而福建式的肉骨茶則偏重於藥材的使用,湯頭以玉竹、甘草、肉桂皮、黨參、川芎等以慢火熬制,顏色較深,在馬來西亞廣為流行。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了風濕病。為了治病祛寒,先賢用了各種藥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藥,但是,因忌諱而將藥稱為「茶」。

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里,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物美價廉的肉骨茶,也曾是生活貧困的底層勞動者用於強身滋補的飲食。

4 椰漿飯,混合風味的「集大成者」

椰漿飯是在汶萊、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很常見到的一道美食,主要材料有大米、椰汁等,輔料有椰漿絲、雞蛋等,口味偏清淡。事實上,它是馬來西亞的非正式國餚。在登嘉樓與吉蘭丹東海岸,「搭岡飯」非常普通。在印度尼西亞也有類似這樣的美食,稱作「烏督飯」。

在新加坡,椰漿飯已經發展為混合風味的「集大成者」。新加坡新鮮的椰奶代替了西方牛奶的作用,椰漿飯中的大米,往往與鮮榨的椰奶一起烹飪,因而蒸出的米飯粒粒飄香。班蘭葉作為東南亞的一種綠色植物,也常被用來與米飯一起蒸煮,為傳統菜肴增加清新的味道。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一碗椰漿飯經由不同族群的不同口味的改造,就有全然不同的口感。點單時可以自主添加想吃的菜品,例如咖喱雞、魷魚、鮮蝦、肉腸、午餐肉、牛肉等,完全不受限於傳統的配菜和醬料。

新加坡的椰漿飯因配菜差異與蒸煮米飯方式上的不同,逐漸被分為馬來風味、華人風味與娘惹風味。華人風味的椰漿飯則偏向於減少椰漿用量,進而突出班蘭葉的清香,配菜中往往加入魚丸、午餐肉等。娘惹風味的椰漿飯注重加強米飯中的椰漿香氣,配菜也多是娘惹菜系中有名的咖喱雞等。混合著不同風味,「跨族群」的椰漿飯也是新加坡的代表性美食之一。

在新加坡的各處美食場所都常常可見椰漿飯的身影,而其中最有名氣的攤點聚集地莫過於亞當熟食中心

5 樓宇森林下的南洋美味

新加坡座位摩登都市,最具代表性的幾道本地食物中,遺留著明顯的歷史印記與早期移民群體關於食物的記憶。

2019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提出,要將「新加坡小販文化」申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他說「小販文化」是形成新加坡國家認同的重要一環。

南洋咖啡、咖椰吐司、海南雞飯、肉骨茶、椰漿飯等小販中心經常售賣的南洋傳統美食,作為新加坡多元飲食文化的代表,也反映著新加坡獨特的廚藝傳統,在這片樓宇森林中贏得人們的喜愛。

不管是熟食中心的傳統娘惹薄煎餅,還是現代娘惹餐廳的沙爹椰漿豬肉片;不管是街頭巷尾的一人份海南雞飯,還是米其林一星餐廳里的果木黑豚叉燒;不管早餐是喝Kopi還是Coffee;不管是摩登還是煙火氣,在這座「混搭」美食城市裡,「南洋風味」被保留著、延續著,持續不斷地為當地飲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新加坡總理的家鄉菜?聽說全島最好吃的11家海南咖喱飯都在這了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找一碗老潮汕味,到哪裡吃粿汁?
2025年04月30日   •   2萬次閱讀
矮子餡餅來到新加坡牛車水咯!外皮酥脆掉渣、內餡軟糯,口感層次超豐富😋
2025年04月30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 在這裡有數之不盡的美食
2025年04月30日   •   5814次閱讀
在新加坡烏節路18.8新++吃到撐!火鍋、燒烤、韓餐、咖啡館也太全了
2025年05月02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夜宵大搜羅:美食寶藏等你來打卡
2025年04月26日   •   4617次閱讀
新加坡盛港10家咖啡廳氛圍感超濃!甜品、小吃、冰淇淋低至5新
2025年04月26日   •   3249次閱讀
有一種美食,在新加坡叫蝦面,在檳城叫福建面,在新加坡哪裡品嘗?
2025年05月02日   •   1539次閱讀
💥米其林美食推薦!名古屋鰻魚店「Unagi Yondaime Kikukawa」終於登陸新加坡😋🍱
2025年04月29日   •   1368次閱讀
收藏!新加坡全島最好吃的15家雞飯攤都在這了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一:協勝隆
2025年05月03日   •   513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二:瓊華昌
2025年05月03日   •   342次閱讀
🍨 澳大利亞最火的Gelato來啦!40種口味任你選,每周輪換5種驚喜菜單,吃貨們準備好了嗎?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 夜貓子福利!新加坡竟然有這麼多宵夜好去處🤤 宵夜不要只會想到MCD了啦👋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2025亞洲50最佳餐館成績出爐🎉今年新加坡7家餐館入榜!快來看看誰在榜上😘
2025年05月03日   •   171次閱讀
新加坡傳統咖啡店之三:喜園
2025年05月03日   •   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