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稱,中國和美國的國防部長原則上同意了關於戰機相遇的指導方針。這是太平洋國家為防止軍事活動的增加無意中使衝突升級所作出的最新努力。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20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長詹姆斯·馬蒂斯說,10月20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東協年度防長會議上,他和包括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在內的其他7位軍方領導人對這些規定表示了廣泛的贊同。
一天前,東協十國的國防部長們正式通過了這份不具約束力的指針。
報道稱,該文件遵循了此前達成的海上相遇安全準則,鼓勵軍用飛機與其他飛機建立聯繫,清楚表明自己的身份,避免可能引發反應的動作或姿態。文件說:「這些指導方針將有助於降低一旦發生誤判時,相遇或事件會升級為衝突的可能性。」
由18個成員組成的「10+8」合作機制內,還包括澳大利亞、印度、日本、紐西蘭、俄羅斯和韓國。在明年於泰國舉行的東協會議上,該合作機制可能會正式全體通過空中相遇行為準則。
報道還稱,馬蒂斯在此次訪問期間試圖淡化與中國的軍事爭端。這次訪問包括他與魏鳳和的90分鐘會晤。中國國防部說,儘管魏鳳和重申了中國對南海和台灣問題的關切,但雙方同意深化互信,推動兩軍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器。
報道指出,中美近年來就空中的緊張相遇提出抱怨,雙方都指責對方危及自己的飛機和人員的安全。
報道還指出,這些規則尋求在海上意外相遇規則基礎上更進一步。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0月20日報道,10月20日,包括中美在內的18個國家原則上同意簽署一套指導方針來管理軍機可能出現的危險的遭遇。此舉有助於給一些危險地區帶來穩定。但這個舉措也留下了足夠的迴旋餘地,使一些國家可以無視這些新標準。
報道稱,這個指導方針本質上擴展了3年前中美達成的一個類似協議。它的目的是在世界一些最緊張地區減少衝突和碰撞。
報道還稱,這個原則上的協議將在明年被這18個國家正式通過。在東協十國的支持下,它是在一個國防部長年度會議上達成的。該會議由新加坡主辦。東協國家10月19日正式同意了這些新指導方針。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在會後告訴記者說:「這套指導方針在設置規範方面很有用。所有18個國家都同意原則上有力地支持這些指導方針。」
報道稱,最新達成的空中遭遇框架協議禁止在空中發生快速或挑釁性的接近。它詳細表述了有關清楚溝通的指導方針。這些指導方針中包含一些建議,以「克制不文明的語言或不友好的形體姿態的使用」。
報道還稱,該協議由各國自願遵守,不具備司法約束力。該協議的簽約國將同意避免非專業的遭遇和魯莽操作。該協議遵循了2014年的一項協議。2014年的協議是20多個國家之間達成的。它涉及船隻遭遇方面的指導方針。
雅加達的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埃文·拉克斯馬納說,這套指導方針沒有強制約束力,也未能涉及地理細節,但它「比什麼都沒有強」。他說:「如果沒有一些得到廣泛贊同的遊戲規則,圍繞軍事危機或遭遇,可能很難建立互信。」
黃永宏說,事件升級的風險增加意味著,管理軍事活動的現有指導方針需要改進。他說:「我們都知道,如果發生衝突事件,這會改變問題的實質。它會改變目前的局面。它會製造一系列無法控制的活動。」

第五屆東協防長擴大會議10月20日在新加坡舉行(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