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政府去年底以電子入境卡自取代以往紙質的「白卡」,新國移民與關卡局發現43個收費代填電子入境卡服務的網站,指這些網站與該局無關,也不受當局認可和支持。若旅客執意使用這類服務,該局不會為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除了通過新加坡陸路關卡入境的新加坡居民,所有經海、陸、空關卡入境新加坡的旅客,都必須在抵境日或之前3天內提交電子入境卡,申報旅遊記錄等動態信息,預防黃熱病、中東呼吸綜合徵等傳染病在新加坡傳播。
電子入境卡目前提供12種語言,即英文、華文、馬來文、孟加拉文、荷蘭文、法文、越南文、印度文、泰米爾文、泰文、日文和韓文版本。
疫後邊境重開旅遊復甦,更多旅客往來獅城,填報電子入境卡的需求也因此增加。一些商業機構或網站乘勢而為,提供代填服務,收費從20多新元至100新元(不等,有的還提供不同語言的24小時諮詢服務,聲稱可確保旅客資料無誤。
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網站闡明,通過官網或手機應用MyICA填寫電子入境卡,不僅不收費,而且只需3至10分鐘就能填妥。
截至6月9日,該局在官網上共列出43個付費的代填網站,指這些網站與該局無關,也不受當局認可和支持。若旅客執意使用這類服務,該局不會為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網絡安全公司Centre for Cybersecurity總裁蕭逸哲受詢時說,這類網站不一定都會行騙,有的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收費,意味著他們無法獲得信用卡資料,收費後確實會幫忙代填。
他坦言,一些不法分子仍可利用隨手可得的名字、護照號碼等個人信息,個人資料有泄露的風險。
去年邊境重啟時,蕭逸哲回返新加坡前,也曾在搜尋引擎查找入境卡。
「當時已有網站稱自己是『政府經紀』,還好我警覺其中不對勁。要避免資料泄漏,最安全的方法還是直接瀏覽新加坡移民局官網,搜尋引擎最上方通常都有加粗列明『贊助商廣告』,應多加留意。」
他解釋,詐騙網站通常會撰文介紹如何填寫入境卡,再掛上表格連結要求旅客填寫,殊不知那是釣魚網站,藉此收集旅客的個人資料。
「由於大多數網站設在海外,或是空殼公司,因此不易追蹤,更難以追究泄露資料的責任。」
台灣媒體TVBS新聞台周五(6月16日)報導,一名「旅遊達人」衛斯理,日前因在代填電子入境卡的網站輸入信用卡資料,險些落入圈套被盜刷。
聲稱來新不下百次的衛斯理,起初在谷歌搜尋引擎查找「新加坡入境卡」。由於沒多加留意,就直接點擊第一條搜索結果,被導入一個非官方網站。
他指出,這個網站與新加坡移民局官網所要求填寫的個人資料基本一樣,但最後一步竟要求他用信用卡付款,他這才起疑,對比後發現網站是個置頂的「贊助商廣告」。
「網站要求信用卡末三碼,我才發現是詐騙集團,因為新加坡入境是完全不用任何費用的。」
無獨有偶,台灣女星蔡頤榛(舊名五熊)今年4月來新遊玩時,也因去錯網站填寫電子入境卡而誤墜詐騙陷阱,損失了70美元。
她隨後在社交媒體發文,希望用自己的經歷警惕他人,也致電銀行暫停信用卡服務,試圖追回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