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新加坡聯合海上演習意義重大
作者:飛雲,鳳凰特約作戰與武器裝備專家
2月24日,中國海軍與新加坡海軍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舉行了海上聯合演習,中國海軍參加演習的是從亞丁灣返航的第36批護航編隊,雙方演練的內容主要有編隊會合、通信操演、編隊運動、聯合搜救、編隊分航等課目。
此前,中新聯合軍演共進行過六次,其中4次是安保、陸軍演習,海上聯合演習還是在5年前的2015年5月舉行的。美日搞「南海仲裁案」鬧劇後,中新沒有進行過海上聯合演習。這次中新舉行海上聯合演習,對推進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安寧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是新加坡是東南亞舉足輕重國家。該國是美國在東南亞的重要盟友,美國已經提出重建第一艦隊,考慮將新加坡定為艦隊基地備選地之一,但新加坡政府對此反應冷淡,顯然並不想把自己打造成遏制中國的軍事前沿。在拜登政府堅持對中國競爭遏制的情況下,新加坡依舊與中國開展軍事友好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在中美之間不選邊站的姿態。新加坡理性處理國際關係,對東南其他國家乃至整個國際社會,有著較好的示範和導向作用。
二是在新加坡附近海域演習有利於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增信釋疑。霸權國家無端指責中國在南海正當的建設活動,以「航行自由行動」威脅中國,恐嚇域內其他國家,故意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加大南海周邊國家對中國的疑慮。而中國與新加坡在新加坡附近海域聯合演習,說明中國的睦鄰友好政策及維護南海和平與穩定的努力得到了相關國家的認可。既有助於中國對國際社會釋放善意,又有助於展現中國軍隊文明之師、正義之師、威武之師的良好形象。
三是有利於《南海行為準則》的早日落地。該《準則》的框架文本已形成數稿,今年是進一步推進的關鍵之年,如果順利,有可能明年簽署成功,一旦簽署成功,將大大增強中國與東協國家的緊密聯繫。與東協重要國家開展軍事友好合作,無疑有助於《準則》的進一步推進。
希望以與新加坡海上聯合軍演為契機,能帶動與東協其他國家的軍事友好來往,共同維護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