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目的地簡介
No.1 整體國家介紹
新加坡地處亞洲馬來半島的最南端,北部與馬來西亞接壤,南部與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國土面積比香港還要小。
然而,在如此「袖珍」的國度中卻孕育著最豐富的異國文化。
牛車水(唐人街)的中華風情、小印度的色彩斑斕、甘榜格南的中東特色、荷蘭村的歐美風尚,無一不展現著這個移民國家多元的文化精粹。
No.2 旅行城市介紹
素有「花園城市」的新加坡將自然之美與現代化都市完美結合,隨處可見的花花草草一改人們對都市「鋼鐵泥牆」的印象。
你可以踏上歡樂聖地聖淘沙島玩遍數不盡數的遊樂項目,也可以奔向擁有百餘家商場的烏節路血拚購物。位於北部雨林中的日夜間動物園則是親子游的首選。

夜幕降臨下的濱海灣,更是與地標金沙酒店和魚尾獅像合影的好時機,搭上全球最高的飛行者摩天輪還能將整個濱海灣盡收眼底。
No.3 禮儀與禁忌
(1)遊客在新加坡必須隨時注意保持環境衛生,隨地吐痰、棄物可能要被罰款達 1000 新元。
(2)新加坡主張禁菸,在公共汽車、劇場、影院、餐館和裝有空調的商店、政府機關辦公室等禁菸區吸菸,要被罰款 500 元。
(3)在新加坡,行人須走人行道和人行橫道,翻越欄杆罰款 50 元,如果 50 米內無人行橫道,要從交通指示燈下橫越馬路。
(4)使用公廁後主動抽水沖洗,否則被認為是違法,一旦罪名成立將被罰款,最高罰款額將達 500 元。
(5)賭博禁令:根據新加坡政府有關規定,除慈善機構的摸彩、 TOTO 、新加坡 SWEEP 彩券和通過武吉灣俱樂部經手的賽馬賭注外,其他任何形式的賭博活動都是被禁止的。
2 遊玩必打卡項目
No.1 魚尾獅公園
亮點:魚尾獅雕像,新加坡的標誌
魚尾獅雕像是新加坡的國家標誌——魚身,寓示新加坡由小漁村發展而來;獅頭,代表新加坡最早期的名字 「獅城」。每個造訪新加坡的遊客都會前往魚尾獅公園與它合影留念。
魚尾獅雕像高 8.6 米,口中晝夜不息地噴出水柱匯入新加坡河。公園內還有一座高2米的小魚尾獅雕像。除了打卡魚尾獅雕像,面向濱海灣的魚尾獅公園還是拍攝諸多經典景點(如金沙酒店、濱海藝術中心、摩天輪等)全貌的絕佳區位。

No.2 聖陶沙島
亮點:大型玩樂島,環球影城,亞洲大陸最南端
聖淘沙島位於新加坡南部,占地500公頃。「聖淘沙」在馬來文里的意思是「和平與安寧」。這座度假勝地,彙集了精彩的景點、舒適的度假酒店、綠意盎然的熱帶雨林、自在悠閒的黃金沙灘、數不勝數的絕佳體驗和吃不完的寰宇美食。
都說新加坡是親子游的勝地,那麼聖淘沙島更是新加坡最大的超級親子遊樂園,滿島都是好玩的娛樂設施,新加坡環球影城、特麗愛3D美術館、S.E.A海洋館、iFly跳傘、斜坡滑車和空中吊椅、思維車探險旅程、聖淘沙衝浪區蝴蝶園與昆蟲王國等,還有個可以走進身體里的巨大魚尾獅。
想激發孩子的創造性,一定要帶他去巴拉灣海灘,那裡的趣志尼亞新加坡將趣味性與教育性相融合,既能夠啟發孩子的好奇心、滿足孩子的童趣,又能讓家長和孩子之間展開積極互動,留下共同的記憶。

↓格調美食之旅↓
新加坡的每個角落都充斥著美食,不論是街頭巷尾還是高級的西餐廳都可以吃到滿足,聖淘沙島上就更不用說了!
在聖淘沙島上,匯聚了多種風格的餐廳,讓你在島上的幾天假期都絕對不會重樣。從新加坡的本土美食海南雞飯、叻沙、辣椒螃蟹到中式經典菜品,從馬來西亞美食街的街邊小吃到米其林星級餐廳的精緻料理,從新式糕點的吐司工坊到台式小籠包的鼎泰豐,一座島就能吃遍世界美食。
↓多種精彩水上活動↓
在聖淘沙,三大海灘聚集了眾多的水上遊樂,讓來此的遊客們盡情享受人與水的互動。
尤其是最著名的西樂索海灘,這裡動感十足,可找到各種沙灘和水上運動,獨木舟、滑水板、香蕉船等,一應俱全。
這裡還是衝浪熱愛者的天堂,亞洲首家模擬衝浪--聖淘沙衝浪區,讓人狂呼過癮。愛玩水的小朋友也可以在水上探險樂園盡興暢遊。跨年時這裡還舉辦沙灘狂歡節,狂野的海灘派對讓你嗨到爆。
↓新加坡環球影城↓
新加坡環球影城是聖淘沙島上最引人注目的景點,它帶領遊客身臨其境,感受電影的魅力。
園內擁有古埃及、失落的世界和好萊塢等七個主題區,擁有多達24個景點,其中18 個是專為新加坡環球影城獨家設計修改打造。
除景點和遊樂設施外,每個主題還都配有不同的餐飲和紀念品店,讓你體驗一站式的遊樂享受。
No.3 牛車水
亮點:中國城,品嘗華人美食和當地小吃,購買旅行紀念品
牛車水是新加坡的中國城,因早期華人用牛車從此處的一口井運水回家而得名,花上半天到一天在這裡逛吃逛吃會是難忘的經歷。

有句話說得好,「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美食」。牛車水匯聚了新加坡最受歡迎的幾家熟食中心,從早、午、晚餐到夜宵,從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到新加坡的地道小吃,人均每餐30元左右,就能吃飽吃好。另外,牛車水還是購買旅行紀念品的性價比之選。
值得一提的是,牛車水中的恭錫路(Keong Saik Road)被孤獨星球評為「2017亞洲最佳旅行目的地」,在這片傳統與時尚產生奇妙化學作用的地方,美味餐廳、個性酒吧和精品酒店隱匿於色彩斑斕的店屋。
No.4 濱海灣花園
亮點:溫室,擎天大樹,新加坡的新地標
將植物與科技巧妙結合的濱海灣花園,精準詮釋了「花園城市」的意義,成為新加坡的新地標。兩個形如貝殼的玻璃溫室和18座鋼鐵結構的擎天大樹是濱海灣花園最值得一看的景觀。

世界最大的玻璃溫室花穹 (Flower Dome)模擬了地中海氣候,來自5大洲的3萬餘株花卉植物在這裡肆意生長,花卉布置會與不同的節日主題相呼應,不論什麼時候也不論第幾次到這裡,都能收穫別樣的驚喜。世界最高的室內瀑布在另一個溫室雲霧林 (Cloud Forest)傾瀉而下,較之乾爽的花穹,模擬熱帶山地氣候的雲霧林更為濕冷。
擎天大樹(Super Tree)高25-50米,最高的一棵足有16層樓高,登上樹巔或漫步樹與樹之間的空中走道(OCBC Skyway),能夠收穫整個花園乃至濱海灣的壯闊風光。每晚19:45和20:45,擎天大樹會上演兩場免費的燈光秀,絢爛震撼,不容錯過。
No.5 克拉碼頭
亮點:新加坡夜生活的絢爛縮影
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碼頭,以新加坡第二任殖民總督克拉爵士命名。
這座曾經繁忙的貿易碼頭,如今成為新加坡夜生活的絢爛縮影。餐廳、酒吧、咖啡廳、露天攤位、街頭表演一應俱全,最新潮最會玩的人聚集在這裡,一邊欣賞河畔夜色,一邊盡享美酒美食。
3 美食指南
在新加坡即可品嘗到各族風味的美食佳肴和小食糕點。在新加坡有各式中餐小炒,其中以粵菜和潮菜最受歡迎。新加坡粵菜以脆皮乳豬和魚聞名而潮菜以清蒸魚和滷鴨馳名。
馬來美食最受歡迎為沙爹和椰漿飯,而印度美食就是印度薄餅和拉茶。其中南洋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美食融合了馬來族和華族的烹調特色,著名的美食有叻沙及酸辣湯汁的米線和各式糕點。
在新加坡,比較有名的海鮮佳肴就是辣椒炒螃蟹, 這道菜連肉帶殼加上茄汁及辣椒一起拌炒,口味令人回味無窮。
①咖椰吐司 Kaya Toast:咖椰吐司是新加坡的國民早餐,也常作為茶點。咖椰是由椰果和雞蛋製成的醬,和黃油一併塗抹在炭烤吐司上,一口咬下,香甜混合酥脆縈繞齒間。用吐司蘸取兩顆略加黑醬油和白鬍椒的半熟雞蛋,再搭配咖啡或拉茶,是地道的吃法。在咖啡館或熟食中心,花費大概5新幣(約24元)就能享用這樣的套餐。
②辣椒螃蟹 Chilli Crab:嘗過這道「獅城國菜」,才不枉到過新加坡。和螃蟹一起翻炒的醬汁,是這道菜的精華所在。醬汁由辣椒和番茄醬調製而成,因而既香辣又酸甜。蟹殼一剝開,醬汁乍湧出,便可享用鮮嫩緊實的蟹肉了,還可點些或蒸或煎的饅頭蘸著吃。除了辣椒螃蟹,還有黑胡椒、白鬍椒、鹹蛋、奶油等豐富口味可供選擇。絕大多數海鮮餐館都供應,按照螃蟹的種類和斤數計價,因為螃蟹個頭大,兩個人吃一隻就足夠了。
③肉骨茶 Bak Kut The:肉骨茶其實並不是茶,而是用豬骨和藥材煲成的湯,既美味又補身。相較於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肉骨茶,新加坡肉骨茶的藥材更少,湯色更淡,不過胡椒味更濃。除了「肉骨茶伴侶」油條,豬肚、鹹菜、鹵花生等爽口小菜也值得點。以前人們喝完湯會飲茶以解膩,如今薏米水是更常見的搭配。一份肉骨茶7-9新幣(約34-44元)。
④叻沙 Laksa:食材豐富是叻沙這道特色湯粉的一大特點,湯汁的辛辣和椰奶的甜香中還能嘗到蝦米、鮮蛤、血蚶和魚餅的鮮美,一口米粉加一口湯汁方能遍嘗其味道的層次。有趣的是,有些店的叻沙被切成短條,得用勺子而非筷子舀進嘴裡。作為叻沙發源地的加東地區,匯聚最正宗的叻沙攤鋪,一碗叻沙5-7新幣(約24-34元)。
⑤海南雞飯 Chicken Rice:源於海南文昌的海南雞飯,也是新加坡的「國菜」,不論是市井氣息的熟食中心還是環境典雅的高檔餐廳都有它的身影。嫩滑脫骨的雞肉源於繁複熬煮和嚴格火候,澆上雞汁的米飯色澤金黃油香四溢,還有醬油、蒜末、薑蓉、辣椒等多種蘸醬提鮮提味。人少按份點,人多按只點,一份5新幣(約24元),整隻24新幣(約117元)。
4 購物指南
新加坡是購物的天堂,大型的購物中心到處都是,熱門景點周邊的精緻小店更是琳琅滿目。
烏節路是新加坡的主要購物場所,整條街道的大型商場不下十餘家。不光涵蓋頂級的奢侈品牌與商店,符合大眾需求的平價店鋪也很多,特別是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品牌,更是數不勝數。

牛車水主要是購買新加坡相關紀念品的地方,例如冰箱貼、魚尾獅像等,晚上來小店最多也最熱鬧。小印度、甘榜格南(中東風情)和荷蘭村(歐美風)主要是可以挑選到一些異國風情禮品。

①魚尾獅紀念品:新加坡的魚尾獅是國家的象徵,現如今魚尾獅圖案已被政府註冊為旅遊局的商標。以魚尾獅圖案製作出來的各種商品,都只有在新加坡才能買得到。比較熱銷的商品有魚尾獅冰箱貼、服飾、擺件和鑰匙鏈。在大多數的旅遊景點都可以輕易的找到這些紀念品,魚尾獅的周邊商品也是新加坡最暢銷的紀念品,廣受世界各地遊客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