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南大(NTU)調查顯示,近半成上班族在疫情期間頻繁使用視頻軟體進行遠程會議,他們表示已疲憊不堪。這一現象引入了一個新流行詞,即「Zoom疲勞」。

線上視頻可以讓我們居家上班,能與同事朋友和家人跨洋問好。但為什麼這種交流常常會使人感到疲憊?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線上視頻引發的疲勞?
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信息健全與網絡研究中心(IN-cube)在2020年12月時向1145名年滿21歲、且表明自己常用視頻會議平台的新加坡各行全職工作者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
有46.2%近一半的受訪者反映,他們在使用視頻會議平台時會感到疲憊和壓抑,這主要原因是在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幾乎每天都需要頻繁的使用線上會議。
IN-cube副主任李維健表示 ,視頻會議工具雖然易於使用,也方便安排會議,但這也可能高於疫情前的會議次數,導致工作者們在工作結束時已筋疲力盡。
他指出,視訊會議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眼神交流,這會對一些員工造成壓力和社交焦慮。在視訊會議中,參會者可以一直看到自己的實時視像,這會增強自我意識,卻也成了社交互動中一面無所不在的鏡子,會令人感到「鏡像焦慮」。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副教授詹皮耶羅‧彼得里耶(Gianpiero Petriglieri)表示,線上視頻比面對面聊天需要更加專注。視頻聊天意味著我們需要多費心思去處理非言語的表達方式,比如面部表情、聲調和音高,以及肢體語言,而這會大量消耗我們的精力。就如站在舞台上,每個人都會看著你,所以會產生社交壓力。表演令人精神緊張,同時會帶給使用者更大壓力。
猩猩姐也和大家一樣,在疫情期間大小會議基本都在線上完成。而當自己主觀意識認為,不得不用視頻通話時,也可能是引起我們覺得疲乏的一個原因。視頻通話會讓我們想到那些當下無法見面的親朋好友,這種痛苦就會湧上心頭。
IN-cube主任艾申(Edson Tandoc Jr)副教授認為,在接下來的時間,員工仍可能會依賴線上會議來完成日常工作,因此僱主有責任研究,可助緩解頻繁使用視頻會議工具造成疲勞的解決方法。
IN-cube研究員吳彰豪博士在研究網際網路連接質量對視訊會議疲勞的影響時發現,當使用頻率較低時,穩定的網速連接能緩解視訊會議帶來的疲勞。
該研究負責人之一李俊廷建議,公司除了減少使用視訊會議的頻率與時長,也可以讓員工在會議時關掉攝像頭,或允許員工在處理家事時酌情延遲會議。
他認為,靈活的工作安排和視訊會議平台都是目前辦公的趨勢,因此研究團隊將繼續加深和加廣研究工作,調查視訊會議疲勞在男女之間是否存在差異、對家庭的影響等。
研究團隊希望通過研究,引起人們對上述問題的重視,並呼籲業者和引用開發商改善和優化對視訊會議平台的使用。
猩猩姐也建議,在視頻會議之間設立過渡休息時段也可以幫助我們恢復精神,比如試著伸展一下肢體、喝一杯或者做點運動。區隔和過渡時段很重要,我們需要在工作和私人兩個身份切換之間創建緩衝區隔,讓我們可以把某個身份放下,然後開始另一個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