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的新加坡國際學校,不是指新加坡的國際學校(以後探訪新加坡的國際學校,會說是新加坡的國際學校,這個時候,的地得就很重要了),是位於港島南黃竹坑的新加坡國際學校。

不管別人如何排名,在我的心裡,新加坡國際學校,絕對是我心中香港國際學校的前三甲(其實就是第一),它符合我對一所理想國際學校的期待,再一次小聲說,這是個人愚見,僅代表個人觀點,小的認為一所理想的國際學校應是:
1)集東西方教育之大成者(說人話,就是結合東西方教育的各自優勢)
2)學術成績必須亮眼(小的是一個大俗人)
3)學校核心價值觀的落地/執行

得益於我之前的翻譯工作經驗以及在學校從事招生工作的經驗,我有和外方老闆還有校長一起緊密共事的經歷。我以為,不論是否在教育行業工作,外國老闆普遍有一個特點(強調是普遍,相對而言),起碼明面上,是能夠聆聽個體意見。當時有位美國年長的大老闆,畢業於哥倫比亞的國際關係專業,在他剛上任不久,我在電梯里碰到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就很冒冒然地問他,你覺得如果你想創業,那你在挑選合伙人的時候會看重什麼素質?他明顯是一愣的,因為我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翻譯,幹嘛在完全還沒和他熟絡的情況下就問他問題。我就很直接地說,我認為是忠誠,就是合伙人之間需要徹底的信任彼此,這樣就很好。他笑了笑,說,我認為是必須要挑選有能力,聰明的合伙人,因為創業開頭難,得先活下來。我就說好吧,但我還是覺得是忠誠。到現在為止,我都記得他說,這樣很好,你有你自己的想法,也不容易被輕易說服,這很好。法國的老闆就更寬容了,我經常會質疑市場部的一些舉措,哪怕其實我壓根就不是市場專業的。後來我在學校里工作,基本上天天都會直接和英國的男女校長爭論,可能他們內心都煩死我了,但我的確要承認,我們可以爭執不休,我是獅子座,很容易就激動(不要動不動就把自己的缺點往星座上面推),有時候我會事後和他們道歉,但他們都沒有認為我需要為不同的觀點以及激烈的情緒道歉,到了後來,他們都說我激動是因為我在意這件事,我是對這件事很有激情。坦白說,在中方老闆面前我也很直接,但我內心是做好了大不了就一死的心,是豁出去的心態才讓我敢直接一點,哪怕我自認為個性已經是衝動魯莽,我也還是會挑選一個比較好的時機直抒胸臆,但對外方老闆,我覺得不需要,明面兒上是給足了我表達的自由。
如果事兒說到這裡就停了,那其實是純英式/美式/西方的教育是我心中最好的,因為上文都在闡述外方長輩對個體自由表達的尊重,不是的,迄今為止,活到這把年紀,我認為質量最上乘的溝通來自於新加坡老闆(當然,不是每個新加坡老闆都這麼牛),但他身上有新加坡精英的共性。

在我心中,西方長輩平等,寬容地交流,這是很爽的體驗,但對於我來說,這不是最優質的交流,我認為無論是交流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友情抑或愛情,最好的狀態就是相互之間保持一種良性的張力,不是戰戰兢兢,但也絕不是放肆寬鬆。我和外國長輩交流是內心基本沒有什麼束縛的,可能因為他們的文化本身就是比較主張很大程度上的自由表達,甚至一些極端言論。和中方長輩討論,我會更關注他們心情是不是好到可以接受直白的愚見。絕對的自由是不是能帶來最好的交流體驗,在我這裡不是的。在和那位新加坡長輩交流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他會聆聽我的想法,這是比較西式的一點,但如果他認為我的想法是錯的,他也會毫不猶豫地直接駁斥我,說不對,他認為是怎樣怎樣的,這是偏東方的一點,在我心中,好的領導,好的教育是尊重與威嚴並重,相互尊重,但是領導和老師因其實力/專業素養過硬,繼而有了威嚴感。很多外國老闆/老師主張鼓勵教育,這是好的,不過有的時候在我看來,做得不好就是不好,完成度不高就是不高,失敗了就是失敗,真實是我個人很看重的一點。這位新加坡老闆從來不會sugar coat his words,他的英語比英國校長都好(當然不是每個新加坡人都這樣),看得出他是受了他們的國父李光耀先生的影響,我在看李光耀先生自傳的時候,看到李說鄧公是最偉大的領導人,沒有之一,以及他在很多場合坦率地表達他自己真實的意見,並沒有迎合西方媒體,我覺得李光耀先生真棒啊,太有種了!
我可能又跑題了,但我在新加坡國際學校開放日的時候,他們的招生團隊在向探訪學校的家長和學生介紹,我想起了新加坡老闆。招生團隊基本上都是新加坡人,沒有很多很絢爛的語言,平鋪直敘,也不會包裝自己的學校,就是用一組組數據和事實說活。數學成績亮眼,公開考試成績優秀,競賽/課外活動介紹…
更讓我感動的是,在走訪校園的時候,那位招生總監特意強調integrity是他們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核心,還說所有美好的素質都是基於integrity至上。Integrity大多翻譯成正直,誠實,我認為還有一種完整性的含義。在香港,無論是英式還是美式的國際學校,抑或是加拿大國際,澳大利亞國際,一進校門都會感覺到寬鬆自在,英式比美式可能收斂一些,但放眼獅子山下的國際學校,我認為只有新加坡國際學校和半山的德瑞是能感覺到井井有條,活潑嚴謹的氛圍,活潑怎麼能和嚴謹並存,可能你去看看新加坡國際或德瑞就知道了。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官網首頁大部分時候都是掛出公開課考試的成績或是學術競賽/課外活動的消息,我知道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就是希望不走填鴨式的教育,希望孩子減負,完全理解,不過我以為,基本功還是要好好打牢的,以後我做家長了,我還是會重視孩子的成績,我不會是唯分數論,但我也相信,孩子熱愛哪門課,那門課的成績是水到渠成的。甚至我還要說一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如果孩子在國際學校讀,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英語不好,數學也一般,中文也不好,我不認為孩子會開心,也不相信家長會安心。
回到正題,香港的新加坡國際學校是目前唯一一所新加坡海外學校受到新加坡教育部認可和支持的,下見於學校官網: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School (Hong Kong) is a unique schooloutside Singapore that is guided closely by the Singapore education philosophy.The school is the only Singaporean overseas school recognised and supported bySingapore’s MOE.
一言以蔽之,新加坡國際學校一定是聚集了很多學霸的好學校,你讓我挑這所學校的缺點,我挑不出來,就是如果你是一名學霸,考它就一定不會錯。戛然而止,本文完。如果想聊這所學校,我可以單口相聲幾個小時是沒問題的。我心中香港國際學校的前三甲一定有它和德瑞。
回答上一周提出的問題,究竟香港教育局是如何定義國際學校?請參見下列內容,摘自香港教育局官網:
Mandatory requirements
At least 70% of the school places should be allocated to the target group(s) of students which the school has publicly stated that it would serve. Target students refer to those who hold valid passport other than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Passport or student visas for entry into Hong Kong for studies;
小的以簡單粗暴的語言概括,香港的國際學校須滿足:70%的學位是留給非香港特區護照的學生,聽到這裡,大家可能狂喜,那麼持有中國護照的非香港永久居民,是那不是算在70%裡面呢?對不起,不是的,持有中國護照的非香港永久居民,其子女持受養人簽證獲得在港合法逗留,一律需擠占那30%的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