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開一間雞飯檔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辣媽在ZULA上看到一個小姐姐,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媽媽60歲開雞飯檔口的經歷,一起看看。
素材來源:ZULA
我曾經好奇過小販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是否真如父母所說的那樣,不學習就只能幹這個,又辛苦又賺不到錢?他們每天要煮多少飯?工資是多少?每當我排隊買福建面、蝦面,還有我最愛的雞飯時,這些問題總是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但後來我的問題有了答案:我的媽媽成為了一名雞飯小販。
我16歲的時候,媽媽第一次涉足小販生意,當時她已經59歲了。每隔幾個月,她就會告訴我,「生意不好,需要換個事情做。」
我們家攤位上的招牌換了三次,從「食長樂雜菜飯」到「福氣炸油條」,最後到「品香雞飯」。

圖源:ZULA
我媽媽在創業之前,曾當了31年的全職媽媽。
1990年代,她買了一個小販攤位出租,想著退休後可以用它來養老。小時候,我常常跟著她每月去舊小販中心收租金,用大袋子裝著10分和20分的硬幣。但到了快60歲的時候,我媽媽終於厭倦了收租金,自己也開始做小販生意。
1 60歲開始創業
每當我帶朋友來她的油條攤時,她都會一邊說:「哎呀,別帶朋友來啦,這裡好吵,好熱。別來,別來。」一邊幫我們炸油條。
但我從不在乎熱和吵。我喜歡帶朋友去她的攤位,帶一些熱騰騰的蝴蝶油條回家。
雖然我很喜歡這些油條,但攤位運營成本很高,對其他客人來說吸引力也不大,所以後來倒閉了。不久之後,小販中心關閉進行翻新。
2014年 小販中心重新開業
我媽媽接管了攤位,開始以食長樂雜菜飯的招牌售賣雜菜飯。可惜的是,這家店的評價褒貶不一。
雜菜飯的選擇多種多樣,但媽媽賣的雜菜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而且基本上沒有賺到錢。這是她第二次失敗的創業。

圖源:ZULA
在為下一個攤位集思廣益後,她決定和商業夥伴Sam一起進軍雞飯行業。在生意開始之前,她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01僱傭工人
小販攤位不允許僱傭外國人,但大家都知道,要找到願意長時間做小販的本地人並不容易。她一直在尋找勤奮、有技能、好學的人。
02讓員工留下來
每天工作12小時,每周工作6天,在一個狹小的廚房裡,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生活,所以離職率很高。我媽媽試圖與她的每個員工建立融洽的關係,讓自己成為員工的朋友而不是老闆。她親自在攤位幫忙、和他們一起吃晚飯。當他們工作到很晚時,她會送他們回家。
03確保食物質量
媽媽總說:「我們不能為了降低成本而減少配料。當我們降低成本時,味道就變了。賣出好食物意味著客人會高興,我只希望人們吃飽、開心,然後再回來光顧。」 她堅持工作的動力,就是看到客人一張張開心的笑臉。

圖源:ZULA
直到現在,當我看到媽媽的品香雞飯店,每小時都有大批顧客排隊購買招牌海南雞飯時,我看到的是媽媽堅持自己信念的結果,希望我到了媽媽那個年紀,也能像她那樣。
2 媽媽的一天
每天上午,她會訂購蔬菜,並親自補充每個分店所需的食材。有時,她會負責收銀。有時,她會幫忙舀湯。從雞肉到泰式豆腐,她會確保每一份的分量都一樣。
當她不在攤位時,她總是在打電話和接電話。
「嘿!工人們抱怨說這周的雞比較小,你知道嗎……這樣怎麼賣?」她總是確保她的雞至少有2.2公斤重,因為這樣可以確保每個顧客都能吃到大分量。
「John啊,你今天在哪?你是來上班的嗎?又遲到了啊,哎喲。快來好嗎,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手。」遲到意味著人手少,人手少意味著服務更慢。她會盡最大努力確保工人不超負荷工作。
「你和小龍之間發生了什麼?來,告訴我,我會幫你們解決的。」 與員工溝通是她作為老闆的關鍵,因為她想確保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

圖源:ZULA
除了忙碌於繁忙的勿洛攤位外,她還負責管理其他分店,包括樟宜、盛港和淡濱尼的分店。
晚餐時間,她自己做飯,或者買飯給工人吃,而且總會特意買些零食給他們吃,這樣他們就不會餓著肚子。
攤位打烊後,我媽媽結清帳目,而其他工人則繼續為第二天的工作做準備。他們做完後,就出去吃夜宵。然後她把工人送回家,一直忙到午夜。
3 媽媽的愛
比吃到免費雞飯更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學校沒有教的寶貴課程。
她告訴我
她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客人都鼓勵她做得更好。一位母親說:「我兒子只吃你家的雞飯,不吃別家的。」有一家人每周都會來分享一整隻雞,還有一位女孩每兩周會買10包雞飯,然後去上班。
她激發了我的決心和堅韌,讓我在竭盡全力努力之前不會停下來。她以溫柔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人,提醒我要善待他人、公平對待他人。作為我的母親,她總是鼓勵我做一個善良的人,激勵我一生為這個社會服務。

圖源:ZULA
我們永遠無法預測自己的人生軌跡。我媽媽19歲的時候,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擁有一家雞飯攤,更別說4家了。
她提醒著我
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是正常的,只要你在做任何事情和為他人著想時都力求做到最好,那就沒問題。她還讓我明白,沒有年齡太大這回事,即使到了60歲,你也可以選擇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