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這個面積僅734.3平方公里、人口近600萬的島國,以其高人口密度著稱。
儘管面積不大,但新加坡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這得益於政府對金融服務業和高附加值製造業的重視。

因此,新加坡以其一流的基礎設施和親商環境,常被評為全球營商複雜性最低的國家之一。
據世界銀行的《2024年營商環境成熟度報告》顯示,新加坡在運營效率方面得分最高,無論是初創企業、中型企業還是尋求國際擴張的大公司,都能在新加坡找到豐富的商機。

很顯然,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和基礎設施為其加分不少。
位於東南亞中心,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和通往中國、印度等亞洲主要市場的門戶,新加坡的政治穩定和社會中立立場使其成為投資者的熱門選擇。

對於製造業公司而言,東南亞製造聯盟(SMA)提供了在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的10多個工業區設立生產線或銷售活動的便利,增強了供應鏈的彈性。
零售、網購和貿易公司也能得益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作為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新加坡企業在物流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新加坡的經濟穩定性在全球享有盛譽,成功度過了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目前無外債、政府財政收入高,帳戶持續盈餘。
新加坡的親商環境吸引了大量外國投資,被公認為全球最適合設立和管理業務的地區之一。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最新排名,新加坡在全球82個國家和地區中連續十六年位居經商環境最佳國家之首,未來五年有望保持領先地位。
新加坡政府更推出的SG+營商政策,如東南亞製造聯盟(SMA),為企業提供研發活動、夥伴合作、簡化流程等支持。

在稅收方面,新加坡的企業稅率上限為應稅收入的17%,新成立的公司還能享受稅收減免優惠,外商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子公司也能享受本地註冊公司的所有優惠政策。
新加坡實行單層企業所得稅政策,不徵收資本利得稅,企業繳納稅款後,股息可以免稅分配給股東。

另外,政府一直致力於吸引外國投資和全球人才,因此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也相對靈活。
新加坡政府為企業家和希望聘請外籍專業人士的企業設立了多種工作簽證類別。

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培養了大量有助於外資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的人才。
雙語教育體系使得當地人除了精通英語和華語,不少人還精通馬來語或泰米爾語等。

新加坡政府還提供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投入一億新加坡元支持企業升級和技能培訓,保持人才競爭力。
新加坡亦設有SkillsFuture 計劃以鼓勵當地人學習新技能,當中尤其以培訓IT相關人才為重中之中。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公司選擇在新加坡開展或擴展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