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土生華人愛炫富看糕餅模具就知道?帶你了解見微知著的微歷史

2021年02月07日   •   1萬次閱讀

除了博物館,民間有許多收藏家收集了各類物品,甚至是文物,見證先輩的來時路,記錄庶民生活史。透過藏家的眼和心,我們看見民間生活歷史的演變,不同文化的相互影響,這些曾經的生活細物,是民間文化的瑰寶,體現見微知著的境界。

陳真水創意地將陶土倒進糕餅模具,上色製成「陶餅」磁鐵,發展成獨特的文創品。(葉振忠攝)

陳真水(Jasmine Adams,62歲)收藏了超過300個東南亞和少量歐洲國家的傳統糕餅模具。她洋房的廚房有一面展示這些模具的牆,是已故的設計師丈夫為她打造的。本以為這已嘆為觀止,她客廳大咖啡桌上還裝了一大籃的模具,右轉樓梯旁一個升起的平台也是她的糕餅模具展示台。

這面糕餅模具展示牆是陳真水已故夫婿為她打造的。(葉振忠攝)

陳真水收藏糕餅模具 留住心中的快樂

陳真水家裡不開糕餅店。她本身是律師出身,後來為已故的第二任先生經營室內設計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峇厘島另闢一家專用當地老木與材料生產原創家具的工坊,因此常到印尼出差。她在泗水的瑪琅市一家專收爪哇宮廷物件的店裡看到一個當地的紅龜粿模具,深深著迷。她說:「這模具的雕工精湛美麗,像一件古董家具多過紅龜粿模具。上面的圖案看似華人的,但又不全是。我對這熟悉的糕點在當地被再創造,覺得很新奇,於是開始了收集模具的愛好。」

雙面紅龜粿模具,孩子滿月做粿時,男孩用龜面,女孩用桃面。

就地取材制糕餅模具

本身也是東南亞學碩士的陳真水說,她感興趣的是「糕餅裝飾的演變史,不同文化怎麼互相影響。」她開始從印尼家庭大量收購老糕餅模具,在當地甚至出了名,當地人都喊她「Ibu Acuan」,意思是收集糕餅模的太太。陳真水說:「當地家庭的餅模都是自製的,通常都是家裡的先生、爺爺用廢棄的桌腳、家後院的雞蛋花樹木親手雕刻出來的,因此他們也會融入當地的宗教、民間風俗的圖案。我不只買模具,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家族糕餅模具背後的故事。」她指出,一個從峇厘島買到的模具就融入了當地印度教的圖案:「他們相信世界是由天界、人間和靈界組成。因此模具雕了蜈蚣等昆蟲圖案,代表地下的靈界。」

三款外國模具(左起):男孩女孩求愛餅模;聖尼各拉造型餅模;以及印製聖餐麵包的模印。(葉振忠攝)

她認為人類最早的餅模可追溯到製造基督教聖餐用的麵包模具。她在希臘度假時看到買下:「與其說它是模具,更像是餅印,把讚頌天主的文字印在麵包上。」外國的糕餅模具她還收藏了「聖尼各拉」(St. Nicholas)造型的餅模。這聖徒以悄悄給人送禮著稱,是聖誕老人的原型。另一餅模是男孩和女孩的形象,是一款求愛用的餅:「男孩家人會給他製造出有女孩造型的餅乾。男孩帶去農民市集看到喜歡的女孩會送給她。女孩若收下就是接受他的追求。」

陳真水的收藏主要集中在本區域,印尼、華人和土生華人的糕餅模具。身為娘惹,她對土生華人的糕點特感興趣。她說:「我們似乎沒有一個完全在本地原創的娘惹糕粿或糕餅,很多都是來自印尼,由本地人照單全收,或加入一點自己的詮釋複製出來的。」當然除了馬來糕點的影響,娘惹也從華人糕粿取經,如紅龜粿,不過她指出:「一些娘惹的紅龜粿會加入番薯,變得有新意。」

雙面紅龜粿模具,孩子滿月做粿時,男孩用龜面,女孩用桃面。

先輩發揮創意克難

因為文化流傳過程的重新演繹和稀釋,有些傳承和影響是模糊的,但有些則可清晰追溯到源頭。根據她的研究,印尼因曾被荷蘭人統治,飲食受到歐洲的影響,本地一些娘惹糕點雖受印尼影響,但源頭卻是歐洲。她說,法國的瑪德蓮蛋糕(Madeleine)被葡萄牙人詮釋後傳入印尼,變成Kueh Bolu(海綿蛋糕的統稱),後由南洋的馬來人詮釋為Kuih Bahulu,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小雞蛋糕,老一輩買不起牛油,將雞蛋打得極蓬鬆,加入麵粉和糖製成。

陳真水說:「在殖民地年代,社會階級有別,殖民者仍是社會最高階級的象徵。當我們要給下一代吃好吃的甜點,想到的自然是西式糕餅。」她說,從這些模具也能看出建國先輩的創意,懂得窮則變通,不因物資匱乏而阻礙他們創造吃的樂趣:「早年人們負擔不起昂貴的牛油、小麥麵粉,於是他們用薯粉、糯米粉加糖和油給家人做出好吃的糕點,流傳下來成了我們南洋的經典和傳統。」

她對糕餅模具如此感興趣,一部分原因是:「糕餅在我們心目中代表的是快樂和愛心,是做來請人吃,讓人吃了開心的愛的表現。記得小時候生病,大人會做糕餅給我吃,讓我忘卻病痛。」

陳真水說糕餅模具就像歷史印跡,能看出許多文化的相似處。有些相似肯定是來自相互的影響,有的則不是誰影響了誰,而是平行發展,當不同的文化互相借鏡和影響時,個別文化又會融入自己的詮釋,展現不同的樣貌。

她說,華人和土生華人的糕餅模具有細微的不同。華人有很多明確的華族元素,如中國字和神話傳說。她藏有一套最古老的糕餅瓷模,上面刻了扇子、葫蘆、荷花等代表八仙的符號。另一些較不常見的模具上的舞獅、孫悟空、牛隻等圖案也顯然是華人的特色。陳真水說,不少土生華人因為跟殖民者工作,較有錢,也愛炫富,所以他們的模具所雕刻的圖案更為精緻,而且大部分圖案取自花卉、金魚等華麗的意象。

陳真水收藏的第一件糕餅模具,雕工精緻得可媲美古董家具的紅龜粿的模具。(葉振忠攝)

陳真水近年不定時在家辦分享會,講解她收藏糕餅模具的心得。她讓參加者使用她的模具混入陶土製作「陶餅」,上色後黏上磁鐵帶回家收藏。這有趣的文創活動不也是糕餅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嗎?

文:林方偉 圖:葉振忠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47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