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新加坡解除阻斷措施以來,專家們仔細研究了這段時間有關疫情的數據。他們解釋了為什麼新加坡可以進入解封第二階段,有條件允許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活動恢復。
儘管自解封以來,社區中的感染病例上升,但這不必引起恐慌,因為這些數字是因為被檢測人數增加而找出了隱藏的感染者,而不是由於解封而導致病例增加。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Saw Swee Hock公共衛生學院院長Teo Yik Ying教授表示,自新加坡重新開學,以及一些經濟活動和服務恢復的10天以來,疫情狀況仍在控制範圍之內。

圖片來源:Google圖片
教授和專家們表示,按照這個速度,新加坡完全可以從解封的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這意味著進一步放寬限制,讓更多的企業和社會活動得以恢復。
不過,他們強調,人們不應該放鬆警惕,因為疫情遠未結束。
在過去的一周里,社區的新病例從前一周的每天6例增加到平均每天8例。教授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對前線醫護人員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的群體進行了積極篩查。
無關聯的社區病例也是如此。社區病例平均每天增加4例,而前一周的每天病例數僅為1例。對此Teo教授解釋說,社區里其實一直有隱藏的患者,其中許多可能是無症狀的,或者症狀非常輕微。
專家們說,解封后10到14天是評估情況的好時機。他們指出,這是兩個病毒傳播周期所需的時間:即病毒從一個感染者傳播到另一個感染者所需時間,以及第二個人感染其他人所需的時間。
因此,如果於6月1日解封后會出現大量新增感染者,那麼現在就可以觀察的到。
「目前為止,情況看起來很有希望。」新加坡國立大學SawSwee Hock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亞歷克斯·庫克副教授說,「現在還沒有大規模社區病例反彈的跡象。「
數據說明什麼?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專家們說,雖然社區病例的數量表明了受感染的趨勢,但其他因素也同樣重要。這些因素包括醫院的容量和病例接診方式。
目前,有227名確診病例仍在醫院,2人在重症監護室,醫院現在有足夠的能力治療患者。
傳染病專家Leong Hoe Nam表示,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根除新冠病毒是還不現實。因此,重點應該是保持病人人數儘量少,並確保他們得到最好的治療,從而儘可能減少死亡人數。
關於感染者是如何被感染的,專家們說,如果有太多無法明確感染來源病例,這種情況是十分令人擔憂的。因此,重要的是要密切關注未明確感染源的病例,這也需要時間才能發現關聯。
大量未明確感染源的病例表明,可能存在尚未發現的更大、更隱蔽的病毒感染源。
另一方面,如果通過接觸追蹤發現病例,這意味著當局掌握了感染者和疾病傳播方式,並可以採取措施阻止傳播。
另一個指標是,需要多久才能發現感染者。症狀持續時間越長而不進行隔離的病例,就會導致更多的新感染者。
而從數據上看,現在的情況良好。2月初,從一個未連結的社區病例開始出現症狀到隔離,平均用了8天左右的時間,而現在已經4到5天就可以發現並隔離病患。
他補充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外出工作和上學,測試和接觸追蹤的速度也在加快,確診數字很可能還會上升。
隨著測試能力的提高,現在已經可以發現之前無法知曉的病例,這使得情況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加糟糕。
解封第二階段

圖片來源:海峽時報
政府正在仔細監測解封第一階段活動的影響,如果社區感染率保持在低水平和穩定,解封第二階段可能在本月底之前發生。
處理冠狀病毒的特別工作組說,屆時,幾乎整個經濟將重新開放,更多的活動將恢復。
但進一步解封必須保證是安全的,限制集團規模和容量。這將適用於零售業、餐飲業、個人健康和保健以及家庭服務。體育和其他公共設施,包括體育場館和游泳池也將開放。
出門時,口罩仍然是必須的,允許最多五個人的小型聚會。鼓勵老年人留在家裡,但更多的老年人服務和項目將恢復。
學校將於月底全面開學,而高等學校將逐步允許更多的學生回到校園學習。
在這一點上,測試和聯繫追蹤工作至關重要,而且正在加強力度。目前每天能進行約13000次檢測,未來幾個月有望達到每天40000次。
此外,追蹤聯繫的範圍也擴大到警察和新加坡武裝部隊人員。此外,還採用了一些技術,如SafeEntry簽入/簽出系統、TraceTogether應用程式以及正在開發的可穿戴藍牙設備。
當局表示,每個人都必須保持警惕。
估計每兩個病例中就有一個被認為是無症狀的,感染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有這種疾病。
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高級顧問Dale Fisher教授補充道:「隨著我們開始意識到無症狀傳播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需要有針對這一點的干預措施,比如戴口罩和限制社會接觸。」
南洋理工大學李孔謙醫學院人口健康科學中心主任Josip Car副教授說,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對於新冠病毒的追蹤相當具有示範性。
但他強調,進入第二階段絕不意味著危險已經結束。
他指出,新加坡將向其他國家學習可能存在的薄弱環節,以及制定不同的計劃和策略。
總而言之,新加坡解封第二階段在望,希望生活早日恢復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