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表明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外匯交易中心,僅次於倫敦和組約,它也是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第一次超越日本登上亞洲之巔。
在新加坡活躍的外匯交易市場中,開展外匯業務的銀行、獲批准的外資銀行和外匯經紀商、機構投資者及新加坡金融監管局是重要的參與者。
新加坡外匯市場是在70年代初亞洲美元市場形成後,才成為國際外匯市場。新加坡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時區優越,上午可與香港、東京、雪梨進行交易,下午可與倫敦、蘇黎世、法蘭克福等歐洲市場進行交易,中午還可同中東的巴林、晚上同紐約進行交易。根據交易需要,一天24小時都同世界各地區進行外匯買賣。此外,新加坡外匯市場除了保持現代化通訊網絡外,還直接同紐約的CHIPS系統和歐洲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系統連接,貨幣結算十分方便。
新加坡外匯市場是一個無形市場,大部分交易是通過外匯經紀商交易,並通過他們作為連結紐帶,把新加坡和世界各金融中心聯繫起來。
新加坡外匯市場的參加者由經營外匯業務的本國銀行、經批准可經營外匯業務的外國銀行和外匯經紀商組成。其中外資銀行的資產、存放款業務和凈收益都遠遠超過本國銀行。
參與新加坡外匯市場的主要有:
(1) 新加坡國內銀行。國內大銀行買賣外匯比較慎重,主要是為經營商業上的外匯需求,而一些小銀行和離岸銀行則常冒風險進行投機,賺取外匯買賣差價。
(2) 外國銀行在新加坡設立的分支機構。
(3) 外匯經紀商。在新加坡外匯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外匯交易是銀行之間的直接交易,經紀商做中介的外匯交易只占少數。
(4)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它買賣的貨幣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等,其目的在於管理外匯市場。
(5) 其它參加者,如其它政府機構、企業公司和個人等。
國際清算銀行和新加坡外匯市場委員會調查的結果表明,新加坡是亞洲和全球的重要外匯交易中心。新加坡外匯市場的發展壯大,促進了新加坡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將會更好地服務於整個亞洲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的風險管理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