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藍帆醫療(002382)併購柏盛國際完成暨新增股份上市儀式在深交所舉行。這意味著,這宗A股史上最大的醫療器械併購案(60億市值上市公司吞下近60億併購標的)終於畫上句號。
此前,藍帆醫療已披露,公司以18.58元/股的價格發行9887.10萬股,共募集資金18.37億元,所募資金將全部用於為收購柏盛國際需向淡馬錫等境外股東支付的現金對價。此舉標誌著藍帆醫療收購柏盛國際交易的最後一步———配套融資落地實施完成。
3個月完成整個資金募集
據悉,柏盛國際是一家在心臟支架領域唯一有能力與雅培、美敦力、波科等國際醫療器械巨頭齊名抗衡的跨國企業,總部位於新加坡。在藍帆醫療看來,併購柏盛國際,公司藉此從低值耗材領域邁入高值耗材領域,並得以形成高低搭配、模式互補、風險對沖的醫療器械多領域布局。
對於這樁廣受關注的跨國併購,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感慨道:「交易歷時609天,在境內外19家機構合計100多人的協同努力下(才完成)」。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藍帆醫療上述事項於今年5月10日獲得證監會核准批文,批覆有效期12個月,公司最終歷時3個月即完成了整個資金募集。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藍帆醫療實現營業收入9.6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8億元。本次雖僅合併柏盛國際的6月份營業數據,但營業收入與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4.0%和42.9%。同時,柏盛國際上半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88億元,占2018年全年業績對賭承諾3.80億元的49.43%。
實現對高端人才的整合
知情人士介紹,去年初,中信產業基金向外釋放出將出售高端醫療器械資產的消息後,處於併購熱潮中的醫療器械企業趨之若鶩,其中不乏在心腦血管領域有著幾百億甚至上千億市值的大公司。去年7月,藍帆醫療突然宣布因籌劃資產收購事項而停牌。去年12月,公司發布併購草案,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柏盛國際93.37%股權。
藍帆醫療原主營醫用手套等低值耗材,是全球最大的醫療防護手套生產商。但在停牌前,其市值僅60.26億元。而併購柏盛國際的交易對價高達58.95億元,與藍帆醫療的體量相當。這樁「蛇吞象」的併購案,創下了本土醫療器械行業最大併購規模紀錄。
8月24日,藍帆醫療公告稱,包括總經理孫傳志、董秘韓邦友在內的9名董監高人員集體提交辭呈。「這次換屆,公司董監高人員大面積從上市公司退出,下沉到從原有手套業務基礎上組建的防護事業部擔任高管。」上述人士透露。
藍帆醫療證券事務代表趙敏表示,「此次調整是基於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考慮。」
隨後在8月底,藍帆醫療發布關於增補非獨立董事的公告,股東北京中信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提名劉東和唐柯為非獨立董事。同時,公司董事會提名李炳容和鍾舒喬為非獨立董事,提名劉勝軍和董書魁出任獨立董事。
據悉,在新的管理團隊中,李炳容出任藍帆醫療CEO。資料顯示,李炳容有著豐富的國際化一流醫療器械公司從業經歷,2014年受中信產業基金委託,其接手柏盛國際子公司吉威醫療,2016年進一步接手柏盛國際,出任柏盛國際CEO,短時間內使得這家老牌公司煥發生機。
既非閃耀市場的大公司,又不處於一線大城市,藍帆醫療卻通過一次併購實現了對高端人才的整合,劉文靜坦言,「這是公司在此次併購中最大的收穫。」(編輯李師全 陳德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