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集團先後發布2019財年年報。淡馬錫年報顯示,2019財年淡馬錫投資組合中,中國占比均為26%,在中國的投資組合總額達到4030億人民幣(796.33億新幣),與在新加坡本土投資份額並列第一,與2018年持平,高於2017年和2016年的25%。在過去一年中,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在華投資多個重大項目,據《聯合早報》報道,2018年4月至今GIC披露的47宗投資中,過半數都集中在亞洲,其中三分之二位於中國和印度。對華重大投資包括,2018年11月與凱德集團聯合出資128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雙峰塔、以最大投資方參與螞蟻金服C輪140億美元融資、2018年與普洛斯物流聯合在中國設立20億美元新基金用於收購物流資產等。
同時,淡馬錫集團等公司高管也紛紛表態看好中國投資機會。淡馬錫全球投資組合戰略與風險高級執行總經理方靜儀指出,雖然中國市場前景可能因中美對立局勢而承受更大壓力,但中國對宏觀風險具有充分認識,也有足夠空間採取寬鬆政策來緩解壓力。因此,淡馬錫對中國經濟的中期走勢保持樂觀。她指出,中國經歷多年轉型後,經濟發展已從投資主導轉向消費驅動,就連當地製造業也向價值鏈上游攀升,不再是過去的低成本世界工廠。方靜儀說:「消費和服務業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提高,我們在當地的投資組合也反映了這一轉變。一開始我們只投資銀行,近年來也投資保險、消費、科技和生命科學。我們將繼續依據中國市場湧現的增長機遇來調整投資組合。」
淡馬錫全球企業發展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吳亦兵指出,中國繼續成為淡馬錫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國之一,和新加坡並列成為公司最大的投資目的地國。他表示,「在幾年前我們就看到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已經由量的驅動,轉變到以質為驅動增長的階段,在供給端和需求端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他認為,中國政府具備了足夠的政策空間來緩解短期外部環境的影響,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都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中國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中國對外資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2019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8條措施減至40條,自貿試驗區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條目由45條減至37條,開放領域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法》將於明年正式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權益將得到進一步保障。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的排名已從第78位躍升至第46位,進入世界排名前50的經濟體之列。
中新互為重要經貿合作夥伴,新加坡已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新加坡淡馬錫集團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作為機構投資巨擘為中新經貿合作做出了顯著貢獻,歡迎包括淡馬錫和GIC在內的廣大新加坡企業能夠進一步抓住中國投資機會,開拓中國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