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對居住在泰國曼谷豪宅區的中國夫妻被泰國警方逮捕,據稱是涉嫌加密幣詐騙,受騙人達20多萬,金額超100億泰銖。

報道稱,泰國國家警察總署署長當隆薩下令多名下屬官員與泰國反洗錢辦、移民局等多個部門人員,一同執行「Trust No One」行動,旨在清掃加密貨幣犯罪人員,並對曼谷詩那卡隆路及Kritha等地多個窩點進行搜查。

據了解,曼谷Prawet豪宅別墅區有多達5個目標搜查點,大多為2層獨棟別墅。警方在其中某處逮捕了31歲中國男子Mingjian Su和其25歲的妻子Yixi Li,當場查獲現金超1500萬銖、價值超6000萬銖房產地契、素坤逸4套豪華公寓房契(約1.28億銖)、暴力熊(Bearbrick,一款玩具)14隻、6部蘋果手機、若干平板及筆記本電腦,以及多個國際名牌包。

警方表示,該團伙作案金額或超過100億泰銖,受害者數量已多達20多萬,但具體數字目前仍無法統計,因為仍存在其他受害者。
此外,工作人員還在該別墅區搜查了另外約16個與上述2人有關的可疑點,初步繳獲豪車、證據資料、房產地契及若干現金,且Kritha區在搜查後也有所收穫。

據了解,此次搜查是由於泰國網絡犯罪調查局(CCIB)接到投訴,稱有不法分子利用虛假身份接近受害者,後誘騙其前往虛假平台進行加密貨幣及各種資產交易投資。
除此之外,泰國警方還就與上述團伙有關的3起外國受騙案與該國有關部門進行協調。目前,案件相關進展仍在調查處理中。
關於「加密貨幣」的具體騙局、騙術,警方將在調查完畢後再次公布。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泰國打擊灰產的方向,已經從常規行業轉向數字行業,從線下打擊升級至線上跟蹤。

當地媒體稱,本案中實施詐騙「中國夫婦」,之前幾乎無人關注,但他們卻製造著驚天的巨額騙局,實屬隱藏至深。
「Trust No One」 ,是泰國警方本次的行動主題和宗旨,意在摧毀所有犯罪團伙的「保護傘」。
調查:超40%新加坡人持有加密貨幣!
對比特幣認可程度最高!
根據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許可的交易所《Independent Reserve》一項針對1,500名新加坡受訪者中的最新調查報告。
有43%的新加坡人持有加密貨幣(去年數據為40%),這些人中46%每月在加密貨幣上的投資高達1,000美元。另外,有77%的HODLers表示他們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數字資產,以多元化他們的加密貨幣投資組合。

除了加密貨幣採用率有所成長外,新加坡人對加密貨幣的知識也有所增加,91%的人表示他們了解這一新興資產,其中又以比特幣的認知程度最高達到87%,以太坊以51%位居第二、狗狗必以24%名列第三。此外又以26-35的年輕族群歲最了解加密貨幣。
Independent Reserve執行長Lasanka Perera表示:山寨幣的日益普及表明,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開始對比特幣以外的其他加密貨幣有了更多的認識。這對該行業來說是一個有希望的跡象,因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接觸到各種具有創新和潛力的區塊鏈和項目。

根據受訪者的說法,有59%的人表示,增加他們對加密貨幣信任的最關鍵因素是「政府監管的明確性」、同時也有41%的受訪者認為,加密企業負責任的行為將提高他們的信任度。
儘管過去一年加密貨幣遭到多起事件打擊,引響了短期信心。但72%的加密投資者仍表示可能會向家人和朋友推薦投資加密貨幣。此外,進入市場兩年以上的人中,更有84%會建議投資加密貨幣。
59%的人表示,監管的明確性將有助於增加他們對加密貨幣的信任
53%的人將比特幣視為一種投資資產或保值手段
50%的人認為加密貨幣將達到大規模採用
如何有效避免加密貨幣騙局?
今年以來各種電信詐騙層出不窮,這幾年仿佛加密貨幣是騙子的首要招數,比真正的從業者都要努力許多!他們利用新生技術和公眾對區塊鏈工具的不熟悉,將自己定位為該領域的專家或領導者並獲得信任。
在 2022 年,加密貨幣經歷了戲劇性的衰退,加密貨幣詐騙也在上升。根據 CertiK 的 2022 年 《Web3 安全報告》中的數據,去年是有記錄以來 Web3 協議價值損失最嚴重的一年。2022 年由於黑客攻擊、漏洞和詐騙造成的加密貨幣損失達到了 37 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比 2021 年的 13 億美元的前紀錄增加了 189%"。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整理了了最常見的騙局,解釋它們是什麼,以及如何識別它們,以便你能保護你的錢包。
01 比特幣騙局
比特幣騙局幾乎和比特幣一樣原始,它是第一種加密貨幣,也是市值最高的一種。在所有的加密貨幣中,它是名字最響亮、採用最廣泛的一種,甚至像 Fidelity 這樣的傳統金融公司也將比特幣作為其產品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比特幣給許多新投資者帶來了「安全」的感覺,而且往往是加密貨幣的入門點。

針對你的比特幣最常見的騙局之一是網絡釣魚騙局。黑客經常在電子郵件或簡訊中冒充聽起來合法的服務、公司或個人,並試圖欺騙受害者透露他們的私鑰,或愚弄他們將他們的比特幣發送到騙子的錢包里。
通過檢查任何發件人的電子郵件地址,並確保他們所連結的網站是合法的,以避免被騙。通常情況下,釣魚郵件地址會稍微拼錯一個真實的網站,舉個例子,可能在不經意間,你點擊的 chonggo.com 而不是 chonggou.com,或者將你發送到一個包含類似錯誤的網站,例如 coinbase.co 而不是 coinbase.com。防止進入惡意網站的一個好習慣是將你用於加密貨幣的任何合法網站加入書籤,只使用這些書籤功能訪問這些網站。
02 NFT 騙局
許多剛接觸加密貨幣的人都是通過不可偽造的代幣(NFT),無論是通過 NBA Top Shot 等收藏網站,還是購買社交媒體上的彩色頭像,或是通過同時作為活動門票的 NFT。包括星巴克和 Instagram 在內的大品牌有時稱之為「數字收藏品」,在這個領域有很多針對新手小白和行業老手的騙局。

NFT 領域的一個獨特騙局涉及偽造和假貨。當一個 NFT 項目,例如 Bored Ape Yacht Club,開始升值時,詐騙者會瞄準那些想「模仿」的人,創建山寨的收藏品,有時偷取原始藝術,克隆整個項目來模仿真正有價值的項目。雖然偶爾會有藍籌項目的 NFT 以低價上市(通常是錯誤的),但如果你看到一個項目的 NFT 以遠低於市場價格出售,很可能是假的。
NFT 市場的 OpenSea 會在列表頁上用藍色複選標記來驗證藝術品或收藏品的真實性。你還可以檢查一個 NFT 的過去所有權和銷售情況。這就是區塊鏈的魅力,如果一個 NFT 似乎是在最初的 mint 之後很久才憑空出現的,那就非常可疑了,因為所有過去的交易都被記錄下來。當有疑問時,你可以尋找原始藝術家的 Twitter 帳戶,並給他們留言,詢問它是否合法。
03 社交媒體騙局
許多加密貨幣騙局起源於社交媒體,特別是在 Twitter 和 Instagram。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2022 年 6 月的一份報告稱,自 2021 年以來,因騙局而失去加密貨幣的人中,有近一半的人說是由社交媒體平台上的廣告、帖子或信息開始的。

從騙人說有贈品到喊用戶來驗證帳戶,社交媒體充斥著欺詐。自從馬斯克收購推特後,你不能再簡單地看一眼名字後面的認證標誌,就能確定這是一個經過驗證的帳戶,因為任何推特藍用戶都可以花 8 美元購買這個標誌。在你相信任何似乎是經過驗證的帳戶的建議或想法之前,看看他們的其他帖子,他們已經活躍了多長時間,他們有多少粉絲。一個沒有多少粉絲的全新帳戶,似乎只是在兜售加密貨幣項目,不太可能值得信賴。
社交媒體上有一個獨特的騙局,來自 YouTube,人們建立了假的直播節目來騙取觀眾的加密貨幣。騙子創建了一個看起來合法的 YouTube 直播節目,通常使用偷來的內容來提高他們的權威性,並發布贈品連結或其他看似誘人的內容。這些連結可能是惡意的網絡釣魚嘗試,或者只是引導你發送你的加密貨幣給「專家」投資。檢查該頻道的歷史,包括它何時開始以及他們發布的其他視頻,以避免上當受騙。
04 龐氏騙局
許多批評者稱加密貨幣本身是「龐氏騙局」。例如,摩根大通的執行長 JPMorgan Chase 在 2022 年稱加密代幣為去中心化的龐氏騙局。然而,真正的龐氏騙局的定義是一種金融欺詐行為,它承諾有突出的回報,但不是通過實際投資它收到的錢,而是通過用更多近期投資者的資金向早期投資者分配報酬。

加密貨幣是龐氏騙局的一個巨大目標,它往往依賴於「專家」對一項複雜的新技術擁有卓越的知識。專家們承諾用你的錢做艱苦的工作,並消除你必須學習像分散金融(DeFi)這樣的東西如何運作的問題。龐氏騙局的最大警告標誌之一是「保證」兩位數的回報率,這是任何合法投資都無法兌現的承諾。所有投資都有風險因素,而加密貨幣比傳統金融工具更不穩定。如果有人向你承諾有巨大的保證收益,你唯一能保證的是這是一個騙局。
05 Rug pulls
Rug pull 是一種退出騙局,DeFi 和 NFT 特別容易出現這種騙局。DeFi 消除了金融交易中的中介機構,創建一個新的代幣相對容易,結合這一事實,你已經建立了一個成熟的環境,讓詐騙者可以利用。欺詐者可以很容易地創建一個加密代幣,並讓它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上市,而不需要經過任何形式的代碼審計或其他類型的背景檢查。從 2022 年 1 月到 12 月,有超過 117,000 個詐騙代幣被創建,從毫無戒心的投資者那裡偷走了數十億美元。

新上市的貨幣往往價格飆升,急切的投資者可能會使用「最近新增」或「收益最高」等過濾篩選新的熱門幣,而不對項目進行研究。一旦欺詐性加密貨幣項目的創始人覺得價格已經達到頂峰,他們就會拿著投資者的錢走人,給持有者留下一個毫無價值的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