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中國科技巨擘紛紛進軍新加坡,相繼在新加坡設立總部或辦事處,以新加坡作為搶占東南亞市場的跳板。許多公司上調工資,以此吸引聘者或留下員工。據年前調查發現,新加坡雇員有望在今年平均加薪3.5%和3.8%。堪稱打工皇帝的科技行業薪資同比增長高達30%。

開發程式設計師開發網站設計和編碼技術在軟體公司辦公室工作
根據以科技行業為主的招聘網站「NodeFlair」顯示,在新加坡營運的中國科技名企在招聘時「毫不手軟」,薪金配套普遍比其他行業高。
其中,軟體工程師堪稱打工皇帝,去年薪資同比增長22%,較資深的軟體工程師的加薪幅度甚至高達32%。
報告指出,初階軟體工程師的薪資中位數為4750新元,更有月薪高達7500新元的科技人才。
以位元組跳動(ByteDance)旗下的品牌TikTok為例,該公司願意為一名剛畢業的初級科技人員開出6000新元至7000新元的月薪。相較之下,據2021年第三季度顯示,一名初級科技人員在業界的普遍薪資範圍介於3000新元至7250新元。
此外,位元組跳動給中高層級員工開出的平均工資範圍是9000新元至1萬1000新元;相比之下,業界其他中級人員的工資中位數只有6500新元,高級人員的工資中位數則為7750新元。
去年尚且如此,今年全球人力市場更為短缺,科技公司求賢若渴,科技業員工的薪資預計只會漲得更漂亮。
新加坡僧少粥多,各大公司爭搶人才
據《海峽時報》報道,科技業正享受著有史以來最好的「薪情」。
隨著新加坡的風險創投及全球性的科技公司越來越多,業界紛紛堆高籌碼,搶奪人才,預計接下來幾年將持續推升科技業員工的收入。
NodeFlair的報告指出,除了加薪,科技公司也紛紛開出誘人待遇,爭取科技人才跳槽到自己的公司。
據Bloomberg預計,新加坡科技人才每跳槽一次,待遇即可增加20%左右,而在高成長領域,如電商及金融科技行業的專才,更可能獲得高達30%的調薪幅度。
在眾多科技公司當中,在新加坡設置辦事處的美國及中國科技企業更是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貫徹到底。
其中,美國科技巨擘亞馬遜、面簿母公司Meta Platforms、蘋果和谷歌的薪資水平較市場中位數高出39%至56.5%。
其他薪資條件高於市場至少25%以上的知名公司還包括: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集團、摩根大通及送餐平台Foodpanda。
有專家指出,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入駐本地,進一步刺激了本地科技業的工作行情。
996作息不是科技人才的高薪準則
據調查顯示,美國科技公司的待遇優於中國科技公司。說到中國科技公司就不得不提的「996」工作文化,為了在緊張的人力市場中搶得人才,中國科技公司也開始開出更具競爭力的待遇,同時致力改善外界對「996」文化的印象。
則是中國企業的另一劣勢,讓新加坡員工望而卻步。「996」指的是每天從早上9點上班到晚上9點,一周上班六天。
儘管不少在海外營運的中國科技公司都會試圖與中國母公司的「996」文化作出區隔,不過實務上卻不一定能成事。畢竟當中國母公司還在以「996」模式打拚之際,海外的團隊也很難置身事外。
從各中美科技企業釋出的工作職缺來看,科技業的這波搶人大戰估計還有得打。然而,科技業的搶人大戰有可能陷入「僧少粥多」的瓶頸,新加坡的人才庫未必能有效填補這些工作職缺。
寶盛華集團新加坡區域經理張玉清估計,新加坡科技和客服相關的職缺在過去兩年增加了10%至15%。本地勞動力或許可以填補部分職缺,但需求增長速度比培訓員工的速度來得更快,因此要完全填補這些空缺恐怕十分困難。
外國人才課題近年來在一直都是極為爭議的課題。她認為,為了應付人才短缺的問題,科技公司恐怕得從海外引入專才,後者在完成工作的同時,也肩負著將知識傳授給本地員工的責任,確保他們能培養出專業能力。
新加坡政府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布,從今年9月起,外國人就業准證(EP)的薪資門檻將從4500新元調高至5000新元,金融服務業則從5000新元調高至5500新元。
這會否對科技公司的人力政策構成衝擊,這些跨國企業又如何在引進海外專才及聘用本地科技人才之間取得微妙平衡,都值得進一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