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想到,前段時間還被美國媒體大肆誇獎為「全球防疫工作做的最好的國家」,新加坡如此之快就重新陷入了疫情的泥淖之中。
最近每天多則十幾個非關聯病例,意味著有可能更多感染者未被發現,傳染途徑比我們的防範更強大。
印度最先發現的B1617冠病變種病毒,傳播力很強,已經侵入新加坡多個領域。新加坡的幾個嚴重的感染群,幾乎都與B1617病毒有關。
截止到昨天,31所學校中招,有本地傳染病專家指出:B1617病毒,似乎更容易感染孩子。

多所學校中招
過去的一周里,有越來越多孩子確診,讓很多家長憂心忡忡。即使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在家辦公,每天雞飛狗跳,但大家還是希望孩子留在家裡。
位於百匯中心的Learning Point補習中心感染群,是成為家長恐慌的最大來源。50歲的補習教師確診之後,隨後就有9名小學生在5月13日確診,之後更多小學生和他們的家人相繼確診。

目前,新加坡共有16所小學出現確診病例,多名老師和學生感染。

B1617病毒傳染力度更大
更容易影響孩子
衛生部長王乙康16日在記者會上指出,他早前曾與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副教授通話,後者提及B1617病毒似乎對兒童的影響更為明顯。

「為此你可以注意到,學校這次的應對方式,與去年相比有所不同。」
他提到,這也是為什麼這次才會下令出現病例的學校立刻改為居家學習,並檢測學校全體人員。

從19號開始,新加坡中小學、初級學院、勵仁高中,以及特需學校開始居家學習,直到本月28日第二學期結束為止。
國大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張毅穎教授也表示,按現有數據來看,B1617病毒看似比之前傳播的病毒更容易傳染給兒童。
也有專家表示目前還沒有文獻這麼說,兒童更容易感染B1617,只是一個印象而已。「會有這樣的印象,可能是因為新加坡其中一個較大的感染群是有許多兒童去上課的補習中心。」
不過,他們都沒有提到,目前到底有多少名學生感染B1617病毒。
兒童並沒有出現嚴重症狀
陳振聲在16號的記者會上透露:目前染疫的兒童僅出現輕微症狀,沒有一人屬於重症。

王乙康也說,「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感染B1617病毒後,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現在觀察到的是傳染力更強,而不是病情更嚴重。」
每一個人都更容易被感染
新加坡的幾個嚴重的感染群,或多或少都與B1617病毒有關。截至5月18日,新加坡一共有156宗B1617病毒案例,排在全球第四。

數據來源: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
據資料顯示,B1617病毒最初在印度發現,已經在50來個國家傳播。而且傳播態勢,也越來越洶湧。 張毅穎說,「每一個人,包括兒童,都更有可能被感染。」
國家傳染病中心傳染病研究培訓與教育部主任賴建文副教授,發表了一篇言辭懇切「全民勸諫書」,開頭就提到:
新加坡目前的疫情現狀,很可能比去年實施病毒阻斷措施前還要危險。
「2020年的情況糟糕,是因為客工宿舍的大規模感染。當時我們擁有大量資源,通過「封鎖」這個特殊的措施控制了下來。
目前,社區中有太多無關聯病例,加上樟宜機場感染群的暴發,很可能影響更加的廣泛。」
他還總結了迄今為止的病例症狀:40%-50%的病例,沒有明顯症狀。然而,也有大約10%的患者,嚴重到需要藉助氧氣呼吸。
我們該怎麼辦?
賴建文副教授的「勸諫書」給出了此次疫情的針對方案: 他建議大家,政府讓做一,我們就做到二。總之,比政府要求的第二階段措施,更嚴格的進行自我防疫。

他建議大家:
儘量待在家中 不要去人潮密集處 不要群聚 即使去公園散步也要帶好口罩 戴口罩要完整覆蓋口鼻 另外他還呼籲大家趕緊接種疫苗。他說:本月初暴發的陳篤生醫院感染群已表明,沒接種的年長者症狀幾乎都相當嚴重。(辣媽插話:已經有美國研究者給出報告,輝瑞和莫德納對B1617有用!雖然不是全部抗體都能起作用,但是有許多抗體還是能夠抵擋病毒。)

陳篤生醫院開始恢復接收病人
賴建文副教授還建議大家,要形成「小型社交泡泡」,「對大部分人而言,(泡泡中)應該只納入自己的直系親屬。暫時切斷與其他人的當面社交,只與泡泡內的人密切接觸。」
他在文末寫道: 「如果你想讓全家安全,請聽取並執行上述建議。我和同事們都不想在國家傳染病中心或者任何政府醫院看到你們。」
也請你幫忙把賴建文副教授的話,轉發給更多的親朋好友吧!願我們都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