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市公司的企業監管(亦稱公司治理)問題在2018年可以說是令人難忘,既多事,又勁爆。
有業內人士認為,明年新加坡還會有企業監管方面的問題,但更期待問題往正面方向的發展。
在新加坡上市公司過去一年的事件中,最勁爆的首推來寶集團(Noble Group)遭監管與執法機構聯手調查,該事件也引起國際媒體爭相報道。
此外,還有麥達斯控股(Midas)以及金味集團(Kimly)等暴露出的企業監管問題,類似事件總計不下10宗,引發關注。
來寶與金味事件,仍在調查中,明年相關任何進展也必廣受公眾關注。

新加坡交易所今年5月也前所未有的公布因行為或誠信對公司造成潛在風險的董事和執行人員觀察名單,其中有超過20家掛牌公司的50多人「入榜」。
另一方面,今年新交所年中推出的「雙層股權結構」(dual-class shares,簡稱DCS)最轟動、最大轉變、也備受國際市場關注。
今年8月新交所宣布《公司治理守則》修訂版明年1月1日開始生效。其中對獨立董事的任期和占比的新規定,是另一項引人注意的措施,這項條款醞釀很久,終於要落實。此外,新交所也在11月初建議修訂除牌條例。
Gibson Dunn & Crutcher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德龍接受訪問時說:「新加坡今年在企業監管方面是相當多事的一年。新版的《公司治理守則》出台,限定獨立董事九年任期,並調整董事會的獨立董事占比。」
他說:「新交所監管公司(SGX RegCo)也一直非常勤奮的檢討掛牌公司的治理和對掛牌條例的遵循。管制者最近對金味和來寶展開調查,凸顯管理者若犯錯,被懷疑有不合規或管理不當之處,將面對嚴格檢驗。」
教授簡介

麥潤田 | Mak Yuen Teen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會計系 副教授
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 博士
研究領域:金融財會、公司治理、盈餘管理、財務披露等
企業治理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麥潤田認為,從正面發展來看,新版《公司治理守則》確實是今年最重要的發展,儘管它被認為不夠大膽,或在某些地方自相矛盾。
麥潤田教授表示,他原本相當期待新交所監管公司在它運作的第一個全年,對掛牌條例進行一次真正全面的檢討。
「我想新交所監管公司並沒做到我所期盼的表現。這部分是因為,這一年來有那麼多公司在企業監管方面出現嚴重疏失,在一定程度上使到它措手不及。但另一方面也因為它還在新交所旗下,可能還是過度受到新交所的商業目標所影響。」麥潤田教授認為。
麥潤田說:「我覺得掛牌條例早就該全面檢討,現在已經拖得太久了。新交所的另外兩個主要的意見諮詢是減少季度財報要求和DCS框架,都會降低市場的水準,所以我認為是負面發展。」
至於企業監管方面的風波不斷,麥潤田教授說:「我認為這個系統已經出狀況了。它已不只是龍籌股的問題。大小公司、本地公司和外國公司都有,上市不久的也出問題。本地市場的投資者需要睜大眼睛。我預期2019年會有更多麻煩事情發生。」
資威資產公司(Capital Dynamics)在新加坡的基金經理黃建鎝受訪時說:「無論如何總是會發生企業監管問題,這是難以避免的事。而一般上,人們喜歡指向新交所,希望新交所做這做那。但是,這麼多的監管和條例,不一定對市場更好。」
他說:「過去一年看到的一個正面的進展是,更多掛牌公司把常年股東大會的會議記錄發布到新交所網站,這會受投資者和公眾歡迎。從這些會議記錄的內容來看,公司董事也在盡力的回答股東的提問。」
不少掛牌公司出了問題,特別是來寶的問題,已涉及許多方面,調查還在進行中,還須拭目以待。但黃建鎝覺得,獨立董事的作用非常重要,他希望獨立董事能有更多渠道,把問題提出來。
文章轉自聯合早報2018-12-20
原題為「企業監管疏失事件 今年逾10宗受關注」
文:王陽發
文章內容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