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叻沙2012年則被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評選為死前必嘗的世界十大美食之一。

圖:咖喱叻沙
圖源:The Huffington Post網站
新加坡最常見的屬於咖喱叻沙,一般是椰奶咖喱湯底;湯底中加入了大量的椰奶,因此會擁有濃郁的咖喱和椰子香氣。
主食為米粉,傳統配料主要為豆芽、血蛤、魚餅和豆卜,味道也比較濃郁。吃的時候可以自行選擇添加多少參巴辣醬(sambal,南洋地區特色辣醬)。
一些攤位考慮到一些顧客不吃血蛤,則會用蝦來代替;一些攤位也會在叻沙中搭配雞蛋等。

圖:叻沙粗米粉
圖源:Michelin Guide 網站

圖:叻沙
圖源:Miss Tam Chiak 網站
這裡需要註明的是,除非小夥伴是到叻沙專賣店吃叻沙,不然味道和用料方面不一定這麼講究。價格約為3 新元起跳。
一般在小販中心或食閣售賣的叻沙的攤位,也會售賣其他麵食,當中包括了肉脞面或魚丸面。
新加坡特色美食——Bak Chor Mee(肉脞面)
網上資料顯示,Bak Chor Mee或肉脞面是潮州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一樣,是指肉末麵條。這原本是一種帶有少許湯汁的食物,肉湯肉末配扁面或洗面。而現在比較流行和常見的是吃法是干拌面,加少許豬油和醋,用一點點湯汁拌面。
肉脞面的配料頗為豐富,主要
有香菇、肉丸、豬肝、豬肉片、和肉末等。和釀豆腐的吃法一樣,可分為干或湯的選擇。
售價方面則是3 到3.50新元起跳。

圖:肉脞面
圖源:Sethlui.com 網站
在這裡,眼尖的小夥伴可能發現肉脞面所使用的麵條有點不同;沒錯,這類的面是所謂的面薄(Mee Pok),其特點是扁平、比較厚和寬。

圖:面薄(Mee Pok)
圖源:Michelin Guide 網站
據說,獲得米其林一顆星的大華肉脞面是使用面薄烹調肉脞面;三叔沒吃過大華肉脞面,所以並不知道味道如何。至於價格方面,網上資料顯示,價格是介於新元6至10。

圖:大華肉脞面
圖源:Miss Tam Chiak 網站
至於魚丸面,也是另外一個比較常見的新加坡美食;配料主要有豬油渣、肉丸、魚丸以及魚餅。一些攤位則會放豬肉片和豬肉碎。

圖:魚丸面(干)
圖源:Miss Tam Chiak 網站
魚丸面的搭配方面,也比較隨意;可以選:「粿條、米粉、幼面、面薄甚至是老鼠粉(國內應該叫銀針粉)」、然後可以選「湯或干」、「辣或不辣」。

圖:魚丸面(湯)
圖源:Sg Openrice 網站
假如對麵食或中式的飯感到膩,想換換口味,不如試下馬來食物——「辣死你媽」!
Nasi Lemak
Nasi Lemak(戲稱,辣死你媽)或椰漿飯,是馬來族的美食;Nasi是馬來語的米飯,Lemak是脂肪,也就是椰漿,所以這個馬來語名字翻譯過來就是「肥美的飯」的意思。
由於是把米泡在椰漿後再煮,所以米飯自帶椰子香氣,有時候也會加香蘭葉一起煮,以增加香氣,或者其他香料如黃姜和香茅。
Nasi Lemak是馬來人的傳統美食,通常一套完成的椰漿飯包括了用椰奶和香蘭葉煮的米飯,再搭配各種輔助肉菜,如炸魚(一般都是金帶細鰺,新加坡人都稱之為Kuning)、炸雞翅、烏打(otah,即香辣烤魚餅)、炸江魚仔(鳳尾魚)、花生、雞蛋、黃瓜片和叄巴辣醬。

圖:Nasi Lemak
圖源:Sethlui.com 網站
之所以會把椰漿飯戲稱為「辣死你媽」,除了讀法上有點像,部分原因還是和叄巴辣醬有關。不習慣吃辣的人,會覺得被這辣味辣得舌頭髮麻,全身出汗,不過並不是每家的辣醬都這麼辣;有些的叄巴辣則偏帶有甜味,拌飯吃特別香。
一般來說,售賣Nasi Lemak的攤位都是有所謂的套餐的,例如炸雞翅套餐、炸魚套餐或者是烏打套餐。這些套餐的基本配置是有炸江魚仔、花生、雞蛋、黃瓜片和叄巴辣醬,再看選的是炸雞翅、炸魚還是烏打的套餐。

圖:加了烏達的炸雞翅套餐
圖源:Sethlui.com 網站
當然,也可以點個套餐,然後自己加多個炸雞翅、烏打或炸魚都可以的。
由於馬來食品都必須有清真認證,成本方面可能會高些,因此一盤Nasi Lemak的價格可能要從3.5至4新元起跳。
雖然Nasi Lemak是馬來人的傳統美食,不過也有一些由華人售賣的Nasi Lemak,味道方面甚至有過之而不及,經常排起長龍。

圖:由華人經營的Nasi Lemak
圖源:suanmeizi 博客
看完之後,各位小夥伴是否已經食指大動,對自己午餐有所明目了呢?
三叔也有點餓了,該吃午餐了,不過仍沒想好該吃什麼……
還不知道該吃什麼午餐的小夥伴,或許可以考慮和三叔一樣,看見什麼吃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