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訊)近日有文章指新加坡發病率是人口的近10萬分之一,相當於疫情中等的中國城市。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梁浩楠受訪時否定這一說法,他指出,新加坡約一半病例是從境外輸入,更重要的是,新加坡小心謹慎,主動找出潛在病例。
網傳新加坡新冠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是人口近10萬分之一,恐成為第二個武漢。受訪傳染病學家駁斥謬論,強調不能單從數據解讀疫情,新加坡主動追蹤潛在病例,才導致初期確診人數較高。
新冠病毒在多國肆虐,各地確診病例備受關注。近日有文章指新加坡570萬人口中有40多個病例,意味發病率是近10萬分之一,相當於疫情中等的中國城市,甚至可能成為第二個武漢。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梁浩楠受訪時否定這一說法。他指出,新加坡約一半病例是從境外輸入,考慮到新加坡旅客流量高且深受中國旅客歡迎,這不令人驚訝。

網傳新加坡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是人口近10萬分之一,恐成為第二個武漢。受訪傳染病學家駁斥謬論,強調不能單從數據解讀疫情,新加坡主動追蹤潛在病例,才導致初期確診人數較高。(檔案照)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通過體溫檢測及追蹤與病患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士,小心謹慎地找出潛在病例,並提供每日100元的隔離補貼及免費治療,讓病患願意主動現身。
梁浩楠說:「雖然新加坡初期會有更多確診病例,但潛在回報是,每日病例將維持在低水平。不這麼做的話,雖然初期病例較少,但之後會成倍增長。」
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協會會長淡馬亞教授也強調,不能直接比較新加坡與武漢。
武漢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措手不及,但新加坡做好準備,也擁有先進醫療設施和病毒檢測試劑盒。
有網站也稱,不應採納湖北以外約0.2%的死亡率,因為疫情未在這些地方全面暴發。對此,傳染病專家同意,新冠病毒從感染到死亡需時兩三周,故湖北以外的死亡率會滯後。
但以湖北省內近3.0%的死亡率為準也不恰當,因為那反映最糟的情況。梁浩楠說:「那裡所有人疲憊不堪,外加醫療服務短缺、設備不足。這樣比較是不公平的。」
他指出,醫療水平會直接影響疫情的嚴重程度。例如,感染伊波拉病毒的人在美國亞特蘭大的生存率,比南非高出三四成,在工業國家罹患麻疹的存活率,也比非工業國家高出三四成。
淡馬亞說,新加坡可參考浙江省或廣東省的死亡率,它們是第二波出現病例的地區,且發達水平較接近新加坡。浙江省和廣東省截至昨天分別有1117起和1177起病例,前者沒有死亡病例,後者只有一起。
剛過去的元宵節(7日),新加坡將抗疫警戒級別調高至橙色,但洛陽大伯公宮當晚仍舉行「萬民善信慶元宵」晚會,引發一些網民指責政府沒有吸取武漢萬人宴的教訓。
但據悉,赴會人數與往年的萬人相比,銳減過半。淡馬亞說,政府建議取消或延後大型活動,而不是直接禁止,是將責任放在活動舉辦者身上,信任國人會做出明智決定。
梁浩楠也指出,新加坡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集會,但至今只有三個感染群,顯示在擁擠場所被感染的機率少過0.01%。「政府下禁令容易,但維持士氣很難,因此要把握好平衡。」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孫婉婷博士說,隨著全球病例增加,醫學專家對病毒的了解加深,政府也得不斷調整應對方式,這間接使得公眾感受到很高的不確定性。
研究顯示,能夠喚起恐懼、厭惡或憤怒等強烈情緒的文章,往往傳播效果強,因此在疫情暴發後,引起人們恐懼和焦慮的文章,能更輕易和迅速地傳播。
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卓越國家安全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洪正君則指出,人們在危機中會感到恐懼,渴望獲得信息和尋求解釋,因而輕信陰謀論,並出於想要保護社區的心理,分享令人恐懼的信息。
社交媒體加速了這個過程,因為它既是共享信息的強大工具,也會優先展示聳人聽聞的文章,以增加用戶參與度。
人們出於不同原因捏造假信息,一些人可能過於匆忙地下結論,另一些則是為了惡作劇。孫婉婷說,人們想要保護身邊人,也可能助長假信息的傳播,因為他們的心態是「小心總好過後悔」。
洪正君認為,要對抗這點,在政府官員之外,一些有影響力和受人尊敬的人士應提醒社區、家人和朋友保持冷靜。公眾在分享可能造成恐慌的信息或採取非理性行動前,也應停下來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