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花旗集團(Citigroup)前日(21日)傳出新一輪裁員,有消息稱該集團的裁員人數可能多達2萬4000人。
花旗集團的裁員消息僅是冰山一角,不少國際知名企業早前也都先後傳出裁員、凍結招聘或削減職位的消息。
這些公司遍及各領域,包括銀行、科技、會計諮詢、半導體、製造業、航運以及遊戲等行業。
一些新加坡人不免擔心:
今年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加坡是否也難逃裁員潮?
稍微值得慶幸的是,本地裁員人數雖有所上升,就業市場預計會放緩,但情況尚屬輕微。部分行業如服務業還因需求穩定增加,而有望維持積極招聘的步調。
據《聯合早報》報道,招聘公司達人威(Talentvis)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台灣高級區域總監唐薇薇分析說,儘管與今年稍早時候相比,新加坡的裁員有所增加,但失業率仍出於低水平,意味著失去工作的人很快就能找到新工作。
人力部數據顯示,本地今年第三季有4100人被裁,較第二季的3200人增加900人。整體而言,今年首三季的裁員人數總和已突破1萬大關,超越疫情前的2019年。
另外,新加坡的9月整體失業率為2.0%,其中居民失業率為2.8%,公民失業率是3.0%。

本地9月的整體失業率為2%。(聯合早報)
銀河聯昌證券新加坡經濟顧問宋生文指出,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的數據顯示,10月本地共有5752家公司成立,高於關閉的3978家。
這意味著設立公司的步伐比關閉來的快,新開的公司比「黃飛鴻收檔」的公司多,增加的企業數量,理論上會伴隨更高的人力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行情不同,各領域的人力需求有所差異。
其中,較易受外部需求影響的製造業和電子業相對脆弱,隨著需求有所減緩,相關業者預計會放緩招聘速度。
但服務業得益於需求上升,尤其是年底至明年2月農曆新年的佳節將推動需求,因此將會持續招聘人手。
經濟發展局10月底發布的第四季商業展望調查顯示,本地有凈3%的製造業者預期減少招聘,招聘行情明顯比前一季來得差(前一季有凈4%業者預期增加招聘)。
相較之下,服務業更為樂觀,凈12%業者預期第四季增加聘用。其中又以住宿領域情勢最佳,由於年底佳節旅客將至,凈45%的業者預計增聘。

和旅遊有關的住宿業預料會持續增聘人手。(海峽時報)調查:明年打工族加薪幅度料達4.2%
與此同時,調查顯示,新加坡明年的平均加薪幅度展望雖趨於平緩,不及亞太區域其他國家,但整體而言,打工族的薪水還是有望穩步上調。
根據國際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美世(Mercer)進行的一項總薪酬調查(Total Remuneration Survey),新加坡在2024年的漲薪幅度預計將達4.2%,高於今年的4.1%和去年的3.7%。
然而,新加坡的漲薪幅度預料會比亞太區域其他經濟體來得低。
本區域明年預計漲薪幅度最高的國家是印度,料達9.3%;越南和印度分別以7%和6.5%緊隨其後;中國大陸、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增幅則預計分別為5.2%,5.1%和4.7%。
與此同時,日本明年預計漲薪幅度在本區域敬陪末座,只有2.6%。另外兩個漲薪幅度較低的經濟體則是台灣和香港,分別為3.8%及3.9%。
值得一提的是,各行各業的薪酬漲幅不一。
在本地11個行業中,運輸設備、銀行和金融服務行業的薪酬預計將大幅增長,增幅分別為5.5%和5.4%。
化學品、生命科學和科技行業預計會有5.3%的薪金漲幅。
但非金融服務業則預計只有3.7%,為各行業最低。

各行業明年預計的漲幅幅度不一。(聯合早報)
整體而言,裁不裁員,薪水漲或不漲,自然與整體經濟狀況息息相關。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指出,我國在今年第三季已一掃經濟增長放緩的陰霾,有望在明年迎來經濟增長重回正軌的好消息,糾纏許久的通貨膨脹也有極大機會改善。
目前看來,新加坡的失業率依然維持在低水平,意味著被裁者也能迅速找到新工作。
若外部局勢,包括地緣政治風險、中美關係沒有進一步急劇惡化,那明年的經濟展望仍屬樂觀。
只是在加薪部分,打工族可能不得不降低期望。至於實質收入是否會持續下滑,則視乎明年的通脹情況能否如預期般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