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人有多愛到馬來西亞旅遊,早已不是新聞。無論是適合一日游的柔佛新山,或是搭飛機只需一小時就能抵達的吉隆坡等,都是獅城旅客的熱門選擇。
以新山為例,每逢佳節期間或碰到長周末,當局就得發出「溫馨提醒」,通知那些想越堤到的新加坡人做好心理準備會人潮擁擠。但這似乎無阻人們的出遊計劃,堵上數小時也心甘情願。
因此,馬國上周五(12月1日)的一項新宣布,不知讓多少新加坡人頓時意興闌珊,套句新式英語就是「sian一半」,猶如當頭被潑了一桶冷水。
空降新規即時生效,網民一堆問號
馬國移民局在臉書發文說,
外國旅客入境馬來西亞前的三天內,必須上網填寫並提交電子入境卡。
只有三類人士豁免,包括在新加坡過境或轉機且無需經過出入境檢查的人士、馬國永久居民,以及馬國自動通關係統持有者。
重點是,當局12月1日做出宣布,當天就開始生效。
雖說電子入境卡要求旅客提供的資料不多,旅客應該能在五分鐘內填好,但今後入境馬國又多了一個步驟,的確需要點時間適應。
這個突如其來的新措施,也讓一些人滿頭問號。
有網民在馬國移民局的臉書貼文下留言問道:若是駕車入境馬國,需不需要提交?
也有人對「過境或轉機且無需經過出入境檢查」這句話感到困惑,舉例說假如從澳大利亞飛抵新加坡,再轉機至檳城,是否符合豁免的條件,不必上網填寫?
另有網民反映說,入境卡網站一度出狀況,「抵境日期」一欄只接受旅客填寫某幾個日期。

新政策讓人感到困惑,有網民就問道,若是駕車入境馬國是否還需提交入境卡。(海峽時報)五天內大U轉,新加坡人值得擁有「特權」?
正當不少新加坡人感到迷惑,還在試圖消化信息時,這項發布不到一周的新政策又U轉了。
馬國內政部長賽夫丁今天(5日)巡視吉隆坡國際機場後召開記者會,給出最新進展:
七類旅客不必填寫入境卡,當中包括新加坡公民。
持外交和公務護照者、馬國永久居民和長期證件持有者、持有汶萊身份證者、持有汶萊和馬國旅遊便利證件者、泰國邊境通行證持有者,以及印度尼西亞跨境通行證持有者,也都被豁免。

馬國最新宣布,七類旅客入境前不必上網填寫入境卡,其中包括新加坡公民。(網上截圖)
至於其他外籍旅客,當局將給予一個月的寬限期,從明年1月1日才開始強制旅客填寫入境卡;新條規原定於12月8日起強制生效。
針對為什麼決定讓新加坡人豁免,賽夫丁解釋說,一些新加坡人幾乎每天都會入境馬來西亞,因此「豁免他們比較合理」。
紅螞蟻猜想,馬國當局五天內「翻煎餅」,或許和新加坡人持續刺激當地經濟不無關係。
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目前是馬來西亞遊客人數最多的來源國,今年截至7月就已高達453萬7550人次。
馬國旅遊文化與藝術部署理秘書長(文化事務)尤索夫說,這相當於帶來492億令吉(約141億新元)的旅遊收入,為馬國提供急需的經濟增長。
馬來西亞預計今年會接待780萬人次的新加坡旅客。

新加坡目前是馬來西亞遊客人數最多的來源國,今年截至7月就已高達453萬7550人次。(海峽時報)
話說回來,假如政策沒有大U轉,一些新加坡人可能也覺得上網填張入境卡也不麻煩,畢竟新元兌令吉的匯率魅力更大。
兩項新政策撞期,旅客人數激增機場忙不過來?
過去這短短五天內,有些遊客反饋說他們並未被要求填寫或提交入境卡,但也有一些新加坡人受新規定影響,以致行程受到小小的延誤。
一名自駕人士在Telegram群組裡說,他在關卡處被提醒要填寫入境卡。有移民局官員告訴他說,從12月7日起即使駕車入境也得填寫並提交。
「他建議我不要等到最後一分鐘才填寫入境卡,以免系統無法立即收集資料。」
還有人聲稱,他和朋友一起通關時,後者被移民局官員「強迫」填寫入境卡,結果排在他們後面的旅客多等了10分鐘。
在新政策出台的隔天(12月2日),檳城國際機場就出現長長人龍,導致一些旅客得等上三至四個小時入境,部分國際航班也受影響。
Why airport Penang stuck hari ni? Jalan masuk pun diorang tutup. pic.twitter.com/YebWKiAgRS
— Aj (@LAshila7) December 2, 2023
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當天中午時分只有少過半數的入境櫃檯開放;兩周前也有旅客的等候時間超出預期,應該是數名工作人員請假所致。
然而,許多旅客卻申訴,在機場「卡關」或許同填寫入境卡的新要求有關,才造成機場出現一片混亂。
馬國旅客人數激增,機場人員應接不暇,很可能也與另一項新政策有關。
馬國首相安華11月26日宣布,馬來西亞將允許中國和印度公民30天免簽證入境。巧的是,這項新條例也從12月1日起生效。
兩項旅遊新政策「撞期」,能吸引更多旅客入境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有關單位沒能做好萬全準備,除了會讓遊客承受不必要的麻煩之外,也會在他們心中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如同馬來西亞旅遊聯合會秘書長甘尼斯接受媒體訪問時所說,要求旅客填寫入境卡的新制度,是邁向數碼化的正確舉措,但更重要的是要確保維護必要的基礎設施,以確保順利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