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程,從最初的商品出口和工程承包,到後來的海外投資和品牌建設,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也在不斷學習和完善自身的能力。

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一方面,中國企業要藉助國際市場來處理多餘的產能;另一方面,要通過建設專業化、高技術企業來增強自身競爭力。那麼,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呢?
01 趨勢一:穩步增長,潛力無窮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雖然有所放緩,但仍然保持著較高的水平。根據統計,2020年,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全球的20.8%,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企業已經在全球多個行業和領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2022年,中國有17個品牌進入了凱度 BrandZTM 最具價值全球品牌排行榜的前100名 。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水平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與世界領先的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海外收入和海外資產占比普遍較低,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和高端製造等高新技術行業,而在全球範圍內,大多數行業的海外收入和海外資產占比都遠高於中國企業。
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上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如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等,加強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02 趨勢二:主體多元化,國際結構不斷優化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徵,不僅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有越來越多的新興企業和創業企業,這些企業在國際化的動機、目標和路徑上各有側重,形成了不同的國際化模式和風格。
一些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傾向於通過海外併購和投資,獲取資源、市場和技術,提升規模和效率;而一些新興企業和創業企業則更注重通過海外市場的探索和試驗,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提升創新和靈活性。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從最初以採礦、製造業等傳統行業為主,逐漸向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變,這與中國經濟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是一致的。同時,中國企業在信息、科研和技術服務等領域的國際化增速明顯加快,反映了近年來網際網路出海和技術出海的趨勢。
03 趨勢三:廣泛探索,聚焦東南亞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目的地經歷了多次變化,從最初以亞州非州發展中國家為主,到後來向歐美已開發國家拓展,再到最近重返中南亞市場,這些變化反映了中國企業在不同階段的國際化需求和能力,也受到了政策環境、國際格局和市場競爭等因素的影響。
在當前的國際化階段,東南亞市場成為中國企業的優先選擇,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東南亞市場的宏觀經濟情況和絕對大小決定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商業機會;二是東南亞市場的文化相近和營商環境友好,有利於中國企業進行本土化運營和管理;三是東南亞市場的區域一體化和合作機制日益完善,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良好的營商環境則成為企業國際化的優先考量,為業務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隨著東南亞的崛起,新加坡作為通向東南亞的門戶,新加坡政府致力於通過經濟和人力政策打造親商的環境,成為企業在本區域的商業和創新基地。
企業能夠通過新加坡,深入理解東南亞的消費者,在此深化創新,並實現解決方案的商業化,為東南亞和世界服務。新加坡政府與企業合作,推動新加坡高價值、實質性的經濟活動。
通過參與新加坡親商的項目,可以為企業爭取優惠政策和補助金,進而擴展業務、提高效率並實現員工技能升級。
故而近年來,無論是大型跨國企業還是發展迅速的初創公司,其決策者都無一例外地將新加坡視為經商樂土,選擇新加坡建立總部。
04 趨勢四:模式輸出,產業抱團,精細整合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方式呈現出從產品輸出到模式輸出,從單槍匹馬到產業抱團,從粗放收購到精細整合的三大特點,反映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的不斷學習和創新,也體現了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價值鏈環節的深度介入和重塑。
從產品輸出到模式輸出,意味著中國企業不再僅僅依靠低成本和低價格的優勢,而是利用自身在某些產業鏈環節上的獨特競爭力,將生產、採購、設計等環節前置到海外市場,實現全球布局和協同,同時藉助數字化技術,提升海外市場的營銷和服務能力。
從單槍匹馬到產業抱團,意味著中國企業不再孤軍奮戰,而是藉助政策支持和供應鏈完善,與同行或異業的合作夥伴共同出海,形成產業集群和園區,提升產業鏈的整體能力和競爭優勢,降低海外業務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中聯重科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商之一,也是全球混凝土機械的領導者之一,中聯重科的國際化戰略從最初的單獨出海,到後來的與同行或異業的合作夥伴共同出海,形成產業集群和園區。中聯重科藉助政策支持和供應鏈完善,與義大利的CIFA、德國的Putzmeister等國際知名企業開展合作,提高了產業鏈的整體能力和競爭優勢,同時,中聯重科在海外建立了多個工業園區,以降低了海外業務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從粗放收購到精細整合,意味著中國企業不再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而是採用更為多樣化和靈活的協作模式,與海外的目標企業進行深度的資源整合和能力互補,實現合作共贏和雙向發展,同時注重保留主要股東的積極性和管理獨立性,真正實現中國品牌的「走出去」。
04 中企青睞新加坡
中國企業「走出去」正呈現出新的特點和動能,而其中一大趨勢就是出海企業對新加坡的高度重視與大力經營。近兩年來,中企落戶新加坡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新加坡適合扮演跨國企業的「控制塔中心」角色,利用高效交通網絡,更有彈性地應對突發事件和提供各類增值服務。
外國企業高管可利用新加坡在互聯互通,空運和海運連接、以及資金流、人才資源和研發的優勢、從這裡管控東南亞其他地區業務。新加坡政府為企業的國際化提供有力支持,各種資源的高效對接,讓它們能快速成長與發展,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企業以新加坡為平台和起點,在東南亞市場大展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