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經濟複雜多變的大背景下,新加坡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生存面臨巨大考驗;另一方面,結構性成本不斷上升,給企業盈利能力帶來沉重壓力。為了幫助企業應對這些難題,新加坡政府在2025財政年預算案中推出了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舉措。
01 延續公司稅回扣,現金補助精準扶持
在2025財政年預算案聲明中,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鄭重宣布,2025估稅年將繼續提供50%的公司稅回扣。這一舉措並非偶然,而是延續2024年預算案中的成功經驗,旨在進一步減輕企業的稅務負擔,為企業提供更多的現金流支持。
然而,政府也深知,並非所有公司都處於盈利狀態,部分企業可能無法從公司稅回扣中獲得實際的益處。因此,政府決定實施一項更為精準的扶持政策:為去年雇用至少一名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的活躍公司,提供至少2000元的現金補助。
這一政策的出台,充分考慮到了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確保每一家努力經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都能得到應有的支持。當然,為了合理分配資源,每家公司可獲得的公司稅回扣以及現金補助,總額上限設定為4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符合條件的公司無需繁瑣的申請流程,從今年第二季起將自動獲得這些福利,大大提高了政策的執行效率和便利性。
除了在稅收和現金補助方面發力,政府還敏銳地關注到企業的人力成本問題。為了幫助僱主減輕人力成本壓力,政府決定加強漸進式加薪補貼計劃,提高對加薪額的補助幅度。具體來說,2025年對加薪額的資助比率將從30%大幅提高到40%,2026年的資助比率也將從15%提升至20%。
02 強化薪資補貼,緩解人工成本壓力
漸進式加薪補貼計劃自2022年財政預算案中首次提出以來,就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目的在於為僱主在2022年至2026年這一關鍵時期提供過渡性薪資支持,幫助企業更好地適應漸進式薪金政策,同時鼓勵僱主積極提升低薪工人的工資水平。
這不僅有助於緩解企業的人力成本壓力,還能促進社會的公平與和諧,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歸屬感。這兩項直接減輕企業負擔的舉措一經推出,便在業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好評。

普華永道新加坡合伙人林可芯表示,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環境下,企業面臨著諸如市場需求波動、供應鏈不穩定等多重挑戰,而這兩項政策無疑為它們提供了及時的短期支持,尤其是那些正面臨業務成本上升壓力的中小企業,對這些政策更是翹首以盼。
有業內人士認為,加強的漸進式加薪補貼計劃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它加大了對企業的支持力度,讓企業在人力成本方面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另一方面,也確保了低收入員工能夠獲得更公平的薪酬待遇,促進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不過,儘管更高的資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工資上漲的壓力,但企業不能僅僅依賴政府的扶持,仍需積極主動地採取措施,例如通過優化員工生產力、重新思考成本結構,以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產效率等方式,保持自身的競爭力。
星展銀行新加坡機構兼中小企業銀行業務主管顧家祥對預算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預算案在即時紓困與長期轉型之間取得了恰到好處的平衡。50%的公司稅回扣為企業提供了亟需的短期支持,幫助企業度過眼前的難關。
而企業計算能力提升計劃和加強的技能創前程等舉措,則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大膽投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些政策的協同作用,將助力新加坡企業在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穩健前行,實現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