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4年7月16日 —— 一名緬甸青年Pyae Sone在新加坡的短暫工作經歷,揭示了跨國勞工在追求更好生活機會時所面臨的重重困境。這位21歲的年輕人,曾是大學植物學專業的一年級學生,但為了支持家庭,他放棄了學業,通過中介機構來到新加坡,希望在一家中餐館找到工作。
然而,現實遠比夢想殘酷。Pyae Sone在新加坡工作不到一個月就遭遇解僱,而他為了這份工作,不得不支付高達5,800新加坡元的中介費,這讓他不得不求助於貸款。他的在線工作許可狀態顯示,許可在7月4日就被終止,而他直到7月10日才得知這一消息。

(圖:來源自網絡)
據Pyae Sone所述,他被解僱的原因包括拒絕完成分配的任務和不小心丟棄了一個裝有一雙鞋的盒子。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業,他不得不在尋找新工作和退還部分中介費之間做出選擇。最終,由於家庭負擔不起更多的費用,他選擇了後者,帶著2,000新加坡元返回了家鄉。
Pyae Sone的故事並非個案。據CNA報道,孟加拉國工人Jaynal MD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他支付了近7,000新加坡元的中介費,卻未能在新加坡找到工作。這些案例暴露了移民工人在招聘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圖:來源自網絡)
新加坡就業機構協會(AEAS)會長K Jayaprema女士指出,如果僱主不知道移民工人已被雇用,那麼移民工人不可能憑藉IPA進入新加坡。而人道主義移民經濟組織(HOME)高級個案經理Luke Tan表示,在招募移民工人的過程中總會有一個當地實體參與,這增加了工人被欺騙的風險。
非政府組織HOME和TWC2等機構報告稱,他們每月都會接到多起關於欺騙性招聘的案件。這些案件涉及從未實現的工作到確實存在但不符合工人IPA中的條款的工作。而工人為了支付高昂的中介費,往往不得不貸款或賣掉現有資產。
新加坡持牌職業介紹所可以向工人收取的報酬不得超過其每工作一年一個月的固定工資,最多為兩個月的固定工資。然而,高昂的招聘費用和不透明的收費理由,使得工人在追求海外工作機會時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

(圖:來源自網絡)
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僱主選擇直接僱傭移民工人,不再通過持牌中介。這一趨勢雖然減少了中間環節,但也增加了工人和僱主面臨期望不匹配或被欺騙的風險。
HOME和TWC2等非政府組織呼籲政策制定者採取果斷行動,清除欺騙性招聘行為,並強調跨國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他們也提醒工人在選擇中介機構時要格外小心,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經濟和法律困境。
Pyae Sone的故事是一個警示,提醒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跨國勞工的權益保護仍需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們期待有關當局能夠採取措施,改善移民工人的招聘環境,確保他們能夠在公平和透明的條件下追求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