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能做這樣?貧困卻慷慨!一對老夫妻和獨居老婦立遺囑,決定在過世後,分別將三房式組屋和小型公寓捐給慈善組織。
住在義順一帶三房式組屋單位的年老夫婦黎榮基(72歲)和黎玉愛(70歲)結婚37年,膝下無子女。
丈夫退休前是一名工匠,妻則在家中當車工賺零用錢,兩人原本平均收入2000元以下,婚後以2萬8000元購買了三房式組屋單位。

黎榮基(12月27日)接受新加坡媒體受訪時告訴《新明日報》,自己的身體多病,50年前患糖尿病後,又得了腎臟病,每周需要洗腎三次。此外,他還有高膽固醇和高血壓。
2001年,他因細菌感染雙腳,導致出現指甲發黑情況,最後只能截掉雙腳的腳趾,無法繼續工作。
從此夫婦的生活少了一份穩定收入,兩人決定將房子抵押給政府,每個月領約800元過活。
在朋友的介紹下,黎玉愛10多年前開始接受慈善組織南鳳福利協會的幫助,得到免費糧食和中醫醫療等,減輕生活負擔。
她說:原本生活十分辛苦,每日只能「過一天算一天」,就連後事也不知能由誰幫忙辦理。
「三年前,我們決定加入該協會的『愛心關懷計劃』,等我們過世後,他們會免費幫我們辦後事,我們也更放心了。」
為了感謝協會的幫助及回饋社會,老夫婦商量後決定,過世後將把組屋捐給南鳳福利協會。據她所知,目前該單位價值仍剩約15萬元。
老婦捐小型公寓
獨居老婦希望捐出的小型公寓,幫助其他貧困老人。陳月珠與丈夫在15年前,以6萬1000元購買小型公寓。丈夫8年前因癌症過世後,只剩下她一人獨居。
「我以前是一位秘書,退休後就沒收入,也沒兒女,所以一直靠政府的援助計劃。」
她說,數年前通過鄰居的介紹開始到南鳳進行中醫治療等,得知該協會多年來,幫助許多貧困老人。
「我思考後決定將小型公寓捐給南鳳,讓他們能夠造福公眾,讓更多人受惠。」據她了解,目前所居住的小型公寓的價值約13萬元。
「這些年,我得到了南鳳的免費糧食和醫療服務,後事也會由他們幫我處理,對此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