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私人資本市場條件優越,資產管理生態系統蓬勃,吸引眾多國際和區域資金流入,去年的資產管理規模同比增長16.4%至4萬億美元(5萬4000億新元),是自1998年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相較之下,全球市場的資產管理規模去年增長12%至112萬億美元。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五(10月21日)發表《2021年新加坡資產管理調查》報告指出,去年我國資產管理規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簡稱AUM)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新的凈資金流入(net inflow)和估值收益(valuation gain)上升。
凈資金流入高達4480億元,是2008年這份年度報告記錄該數據以來的最高值。凈資金流入占AUM增幅的58.9%,其餘增幅是由資產估值收益推動。

報告說,新加坡是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者投資區域市場的門戶,去年有78%的AUM資金來自海外,投資于海外資產的AUM資金占90%。
其中31%的AUM資金來自新加坡以外的亞太地區,北美和歐洲各占22%和16%。45%的資金投資於新加坡以外的亞太市場,其次是北美(21%)和歐洲(13%)。

全權委託管理資產(discretionary AUM)在總AUM的占比為52%。金管局說,這和越來越多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投資人員和決策者駐新加坡的趨勢一致。
以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為主題的管理資產同比增長77%,占總AUM的58%。提供ESG資產管理策略的公司也比前年多出39家,達到279家。
另類資產領域增長也強勁
另類資產類別AUM同比增長30%至1萬2300億元,私募股權、風險創投和對沖基金分別增長42%、48%和30%。
獲當局授權和批准的集體投資計劃(collective investment schemes)金額分別為830億元和510億元,總額達到1340億元,五年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為10%。
我國資產管理業發展迅速,獲得營業執照的資產管理公司去年增加15%至1108家。截至本月中,共有42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在本地設立660家可變動資本公司(VCC)。

投資者因為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風險而更為謹慎,金管局預測,今年全年AUM增長會放緩。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國際和區域資產管理公司有意在新加坡設立辦事處,或讓本地辦事處負責國際業務,通過本地強大的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家族辦公室和機構投資者網絡,尋求亞洲投資商機。
金管局說:「新加坡的資產管理生態系統生氣勃勃,我們會繼續為國際投資者和資金流扮演重要的中間人角色,協助推動亞洲發展和凈零轉型。」

金管局自2018年推出私人市場計劃,撥款給有志於新加坡設立或擴大據點的私募股權和基礎設施基金經理來管理,以吸引資金。金管局今年9月追加10億美元用於私人市場投資,總規模達6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