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一項研究發現,口服羥氯奎和聚維酮碘喉部噴霧劑在高傳播環境中,能有效減少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由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旗下多個單位的科學家與研究員組成的團隊,去年中對新加坡3000多名被隔離在大士南客工宿舍的健康客工進行臨床試驗後,得出這個結論。
這些自願參與試驗的客工年齡介于于21和60歲,在試驗開始時沒有出現新冠病毒症狀。客工被分成小組,分別使用口服羥氯奎、口服伊維菌素、聚維酮碘喉部噴霧劑、口服維生素C和鋅,或口服維生素C,長達42天。
結果發現,大約55%的客工在試驗期間感染冠病。當中使用口服羥氯奎和聚維酮碘喉部噴霧劑的客工感染率最低,都不到50。
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傳染病雜誌》,參與這項研究的楊潞齡醫學院醫學系助理教授郭美琳醫生說,這個研究結果為預防新冠病毒提供了另一個可行的方案。
「這些都是現成藥物,容易獲得,而且大家也了解它們的安全性。對於那些生活在封閉及高接觸環境中的人,尤其是生活在那些無法進行新冠病毒疫苗注射,或疫苗還不普及的地區與國家來說,這是一種可行的預防方案。」
研究團隊表示,未來或許能展開進一步研究,分析這些藥物對年長者和婦女,以及免疫系統較弱和面對其他嚴重併發症等群體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