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兩座陸路關卡在去年12月的通關尖峰時段,交通流量已恢復到疫前水平,每日平均共有近40萬人通關。
新加坡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透露,兀蘭和大士關卡目前分別有302和276個通關櫃檯,上月平均92%在運作。
他指出,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多年來採取各種措施來解決關卡交通擁堵的情況,包括採取動態措施管控交通流量,以確保在安檢程序、違禁與敏感物品的檢查工作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將人員派往更須要管控人潮的地點。比如,在離境車輛大增的時段,調派更多人手到離境區進行清關。
他坦言,上述動態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年底這個時候,從兀蘭關卡出境的車流量龐大,經常會出現車龍,從新山關卡(蘇丹依斯干達大廈,CIQ)一直堵到兀蘭關卡。
尚穆根是在新加坡國會以書面答覆武吉巴督區國會議員穆仁理的詢問時,透露這些數據。
他也透露,當局也利用科技方案來提升通關效率。自2017年1月起,所有摩哆已經可以使用自動通關車道。當局目前在推進讓汽車也使用自動通關車道的安排。
他說,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接下來將根據新通關概念,使自動通關逐步成為主流通關方式。
「當局也會推出旅客自動通關計劃,允許來自馬來西亞等符合條件國家的旅客在櫃檯辦好一次通關手續後,從此可使用自動通關係統進出新加坡。」
他表示,當局將同各方密切合作,確保關卡交通更順暢,包括與新加坡陸交局合作,讓跨境巴士供應商增加巴士車次,以應對更大的客流量。當局也會與交警合作,保障關卡交通有序,制止插隊、駛入錯誤車道的行為,避免擁堵加劇。
尚穆根說,長遠來看,馬新兩國合作建造的馬新捷運和兀蘭關卡擴建計劃都有利於改善陸路關卡的通關情況。
此外,他呼籲旅客發揮責任心,留意當局定期發出關於通關高峰日期與時段的提醒,避開這些尖峰時段;若有必要出行,也應耐心排隊,因為基礎設施及人力有限,當局難以開設更多通關櫃檯。
「當局須確保關卡工作人員休息充足、工作時間合理,讓他們也有生活與工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