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香港一名康復者歐洲旅遊返程,再次檢測核酸呈陽性。

圖源:香港通
經港大微生物系測序證實,此人在被宣布痊癒四個半月後再次感染了一種不同的新冠病毒毒株(與此前感染病毒株存在差異)
因此證明是「再感染」,而非一般意義上的「復陽」,屬全球首例。


以上圖源:bloomberg
8月25日,據路透社,彭博社報道,荷蘭和比利時也出現了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這引起了人們對冠狀病毒免疫力的擔憂。

圖源:reuters
荷蘭患者是一個免疫系統較弱的老年人,比利時患者目前有輕度症狀。
這表明患者在第一次感染時產生的抗體不足以防止第二次感染稍有不同的變異新冠病毒。

圖源:mothership
「二次感染」為何發生?
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
全球各國專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都積極地作出了回應。
中國專家張文宏:再感染病例非一般意義上「復陽」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如果「再感染」成立,那麼在高發和流行地區,再感染會成為常態。他表示再感染病例非一般意義上「復陽」 。

圖源:新華網
「再感染」關乎免疫的持久性,也關乎未來疫苗保護的時間和重複接種疫苗的間歇時間。
這次四個月後就發生再感染,還是屬於個例,這個問題應該在更大的感染後人群中觀察。
他認為,還需等待港大進一步的科學報告。目前還不需要過於緊張,畢竟歷史上常見的其他冠狀病毒的感染後免疫時間都遠遠超過四個月。
港大教授金冬雁:新冠肺炎越來越像普通感冒
由於中國香港男子二次感染後,該男子體溫及其它指標均正常,胸透也無任何異常,並且住院期間的核酸檢測發現其體內的病毒載量不斷下降。

圖源:新華網
這說明,二次感染後症狀很輕,幾乎是無症狀。即使首次感染未能阻止再感染,但他的免疫系統仍使病毒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金冬雁表示在香港病例中,第二次感染主要在鼻子部位,病毒載量也較高,但是其下呼吸道以及肺部卻沒有感染
這說明其粘膜免疫不夠,但體內還是產生了免疫力,新冠肺炎已經越來越像普通感冒了。
世衛組織:二次感染新冠病毒並不常見
8月25日,針對香港出現新冠肺炎康復患者二次感染新冠病毒世界衛生組織 (WHO) COVID-19 技術負責人瑪麗亞 · 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 表示

圖源:souhu
全球2300多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僅有此一例為康復後二次感染,並不常見,沒必要恐慌,如果人們被感染,即使只有輕微的症狀,也會產生免疫反應。
新加坡學者古阿烈:冠病康復者半年內再感染非常罕見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全球衛生)及傳染病系主任許勵揚副教授指出,新加坡目前沒有已知的二度感染病例,但新加坡當局正在留意此類情況的發生。
同時,由於目前研究受限,病患在得新冠肺炎康復後體內的免疫力能維持多久暫不得而知。

圖源:mothership
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及生物統計與模型學系主任古阿烈副教授表示,
樣本量太少,因此暫時很難斷定此次香港大學有關康復冠病患者二度染病的研究結果的意義。

圖源:google
「我相信還有其他我們不知道的病例,但再度感染病毒的情況有多普遍,這很難說。但我們可以有一定把握地說,六個月內再染病的情況非常罕見。」

圖源:souhu
他還表示對於如流感類的呼吸道病毒,人類的免疫力會隨著時間減弱。
因此「再感染冠病如果變為一種普遍現象後我們每年都須要注射疫苗。」

圖源:網易
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教授說,估計超過九成的患者會產生抗體反應,但小部分,如上述香港的病例就沒有此類反應。

圖源:baidu
這類患者就有可能再感染病毒。「這就好比水痘患病者的復發機率,幾乎每個出過水痘的人不會再出水痘,但還是有一兩人會復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