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中國瓷器中的精品。它曾以清新典雅的風範征服世界。你回家翻翻碗碟,很容易就能找到幾件。燈展中陳列了三隻巨型青花瓷瓶的彩燈,每隻瓷瓶的四面是圓形的平面。三隻瓷瓶的十二個平面上印著十二生肖。

走廊是中國建築的重要一部分。在拱形走廊上方掛滿彩燈,走廊就變成了燦爛的燈廊。一般遊客走過這裡拍下第一幅照片,就去尋找下一個彩燈。如果你願意做長時間的停留,在燈廊中把鏡頭挑起,你便會找到不尋常的月光噴發的景致。



木偶提線,台上台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因為其中的許多部分深藏在民間。中國的傳統社會總體上算是君主專制,但是同時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多得是。燈展的最後兩項就以中國的民間藝術為主題。從中我們可以體悟到中華文化深厚的基礎,及其強大生命力的緣由。

提線木偶算不上國粹。在德國生活時發現,德國的木偶技術非常發達和普及。但是中國的木偶自有中國的特色,包括舞台和服裝設計。猜測台上的兩位主角分別是楊宗保和穆桂英。




剪紙如畫,儒家精華

與中國的繪畫一樣,中國的剪紙藝術體現著中華文化獨特的世界觀念。中華文化對陰陽、有無和虛實有著獨特的深入理解。在西方繪畫中極少留白,但在中國繪畫中經常是陰陽相生、虛實互化。時常發生的是,畫中的空白正是畫的主體。剪紙藝術把這種虛實觀念運用到了極致。所以我們看到,在大部分的剪紙作品中都是剪去的部分大大超出留下的部分。

在鮮花彩燈的簇擁中,七幅剪紙作品集中展現了儒家的基本理念。希望朋友們觀賞這組彩燈時不要只是關注耀眼的鮮花。在視覺上展示儒家文化,少不了儒家理念的幾個像標:關羽、包拯和岳飛,因為他們是幾個重要儒家理念的化身。供奉這幾個文化像標的廟宇遍布大中華地區。三位像標在剪紙中都可以找到。




上面我們從道家的仙境開始,以儒家的理念結束,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也對自己的文化做了一次深入的體驗。新加坡雖是彈丸之地,但卻非常國際化。多年海外闖蕩,我能辨認多門外語。即便如此,埋頭拍攝之時,身後仍不時傳來用陌生語言的談話。許多外族人看了彩燈,為中華文化的精深而震驚。作為華人,我們同樣需要不時地對自己的文化做深入的反思。在思想迷茫的時代就更有這個必要。
比較人類的主要文化,為什麼中華文化幾千年來能夠得到最好的傳承?現在我對這個問題有了較深入的理解。現代西方人講政府之外的公民社會,而中國在官府之外則有一個更加深厚的文化江湖。幾千年里中國改朝換代了幾十次,但是這個文化江湖卻不斷地延續和演進。正是這個深厚的基礎,使得中華文化能夠穿越世道的昏暗、社會的扭曲和民族的危難,一直傳承到今天,並且還會一直傳承下去。
(文:盧延風,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嘉山岩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