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學生IB成績表現持續亮眼,平均分數高於38分,比全球平均分高出將近十分。
英華自主中學IB考生的及格率達99.8%。在440多名考生中,超過八成考獲至少40分。
新加坡共有近2200人參加了去年11月的考試,全國及格率達到將近98%。當中38人考獲滿分45分的佳績。
新加坡體育學校共有27名考生領取成績,是體校歷來最多考生的一屆。體校校長表示,每名考生都能憑今天的成績報讀大學。
IB課程成立於1968年,當時的創辦團體深刻體會到族群之間的不信任和誤解導致二戰的發生,因此下定決心要在課程中融入多元文化的教育原則。
過去50年來,IB便著重於提供全能教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潛能。
走過了50年,今天,IB的初衷和原則始終不變,即便時代改變,也能與時並進。
「 IB課程主席:培養孩子的創意思維,是新加坡教育近10年的最大轉變。
在IB今年步入50周年之際,IB主席西瓦·庫馬里博士曾分享了她多年來對教育的觀察,以及IB這些年如何跟隨時代演變。
2009年,西瓦以IB亞太區域總監的身份在新加坡旅居一年,有機會接觸和了解新加坡的教育體系。

近10年後的今天,她觀察到新加坡似乎已逐漸擺脫對學業成績的過度重視,轉而把更多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
西瓦認為,教育的關鍵在於培養各方面取得平衡的個人。在迅速變化、職業性質不斷改變的世界裡,孩子需要的是多方位教育,以培養他們應對變換的能力。
因此單純依賴分數來評估孩子能力的單一化教學法已不可行。孩子或許能在數學考試中考到滿分,但他是否有時間進行創意思考?
孩子就算在數學考試中只考到75分,不代表他只有75%的能力。如果我們能擺脫這種思維,相信孩子會更快樂,家長應該也會快樂許多。

孩子必須先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懂得欣賞他人的文化,以及理解他人的思考方式。
IB課程因此規定所有學生必須修讀第二門語言,以便從語言接觸另一個文化。

當孩子以兩三種語言思考時,他們的腦部活動和平時不同,因此我們鼓勵學生修讀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學,接觸不同文化和儘可能欣賞這些文化。
「 數據顯示,過去20年,新加坡國內使用雙語的家庭數量正在逐年上升。教育部對小一新生入學時進行的調查顯示,同時使用英語和母語作為溝通語的家庭,從1997年的83%,提升至2017年的90%。
西瓦相信優質的教學材料應該開放給越多學校、老師和學生使用越好,無論他們學習或教導的是什麼科目,或來自什麼社會經濟背景。

因為,新平台將為世界各地的老師和學生帶來許多好處。
所以,僅以分數來評估孩子能力的教育系統,等於在幫倒忙。IB課程的初衷,是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做一個合格的「世界公民」。
1
區別一:選課的靈活度
IB是「套餐」,不能任由學生只挑自己擅長的;
AP屬於「單點」,即你喜歡什麼選什麼;
A-LEVEL處於兩者之間,它可以自由選擇,但不能只選一門,至少是三門以上。
如果三者乃體育競技,那麼IB的優秀種子必須是全能型的,而AP或者A-Level的優等生則是單項或者幾項的冠軍。因此選課的靈活度就是三者之間的區別之一。

2
區別二:培養學生的過程不同
IB側重conceptual learning(概念性學習);
AP、A-LEVEL則側重factuallearning(知識性學習)。
IB的最大的亮點是它的TOK,這門課更多像一門哲學性質的課,學生會一起討論和探索學習最根本的問題:
「
什麼是知識?你如何判斷自己學到了知識?你又是如何運用知識的呢?
」

3
區別三:培養目標和結果不同
AP和A-LEVEL則是通過探究性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尋找答案;
而IB不僅僅通過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學會尋找答案,而且通過對學習和知識本身進行反思訓練學生學會提出自己問題。
學會提出自己問題,創造新的知識——這就是IB!
對IB課程有所了解之後
你會選擇去新加坡國際學校
修讀IB課程嗎?
IB課程,如何學,才能拿高分
IB課程,怎麼報,才能報考好大學
大家希望了解更多關於IB課程,就掃碼進群和學霸老師一起互動吧!!!
這個周六
2019年3月16號晚上21:15-22:00
我們約了IBDP的學霸老師
與您一起探討IBDP選課和報考大學要注意的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