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12日訊)9歲男童自小就有罕見腎病,手腳和肚子一度腫如孕婦,後來還腎臟衰竭,6歲就得洗腎。
洪鎂慧(38歲,物流公司經理)的9歲小兒子從兩歲半開始,因為發燒不斷進出醫院,她原本以為兒子只是腸胃炎,
但後來卻發現有腎上腺功能不足,出院兩3個月後,顯示肝臟已經受到損傷,須注射更強的類固醇。之後,他的腎臟就開始出現問題,尿液中蛋白質過量,小便出現不少泡泡。
洪鎂慧回憶:「他的小便就好像肥皂水那樣,沖馬桶沖一次還洗不掉這些泡沫。」

洪鎂慧的兒子在大約6歲時,因為腎臟出了問題,導致肚子非常腫脹,猶如孕婦一般。(受訪者提供)
小病患在五六歲時轉介到國大醫院,當時,他的多個器官都受到影響,不但申訴肚子腫疼,手腳也非常腫,他母親形容「就像是懷孕了一樣」。這些症狀相信都跟腎臟受損有關,導致身體無法排出多餘的雜質和水分。
藝人李國煌的5歲女兒李紫菡(Calynn)也因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腎臟受損,患上腎小球發炎,引起坊間對兒童腎病的關注。
洪鎂慧的兒子接受了血漿置換術(plasma exchange),通過血漿置換器將血漿和細胞成分分離,棄去血漿中所存在的一些致病的物質,但效果不大,腎臟後來確認衰竭,在大約6歲時開始洗腎,至今已經3年。每天晚上,他睡覺時都得插管10個小時洗腎,周末更是要插12個小時。
直到去年,醫生終於確認,男童患的是一種罕見遺傳性腎病症候群,需要服用維生素B。自那時候起,他的肝臟和其它器官已慢慢好轉,只是腎臟的破壞無法逆轉。

手腳一樣出現腫脹。(受訪者提供)
長期服藥 發育受影響
由於長期服藥,洪鎂慧兒子生長受到影響,今年上小二但看起來只有5歲,脾氣也一度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變得很差,經常發脾氣,被病房的護士戲稱為「憤怒小鳥」。
洪鎂慧說,兒子需要長期注射類固醇,這阻礙他的發育,他雖然已經上小二,但是體重只有17公斤,有時候在學校食堂端碗面也走不穩,看起來就像5歲。他的骨頭也比較脆弱,平時要注意避免讓他跌倒。
此外,腎臟不好也意味著他兒子不能吃太咸,或者含磷過高的食物如香蕉、馬鈴薯和奶製品。
長期住院,接受治療費用不低,慶幸的是,洪鎂慧在兒子一出生後就為他購買住院保險,因此掏現金看病的費用不多。作為過來人,她大力建議父母儘早為孩子們購買保險。
另育有11歲大兒子的洪鎂慧很感激老闆、同事和家人的支持,讓她能夠不時在家辦公。由於擔心兩個兒子被人投以異樣眼光,她不願兒子名字和照片曝光。
每年25至30小病患需洗腎
新加坡每年有25至30名小病患需要洗腎,有的嬰兒一出生就得洗腎。
國大醫院每年治療兩三千名各類的兒童腎病病患,這個數據大體穩定,其中每年約25到30人需要洗腎,大部分是在家洗腎。
發言人說,這些病患有的是腎小球性腎炎,有的是先天發育不全或阻塞,囊性腎病(cystic kidney disease)或是會影響腎功能的遺傳病,有的嬰兒情況甚至嚴重到一出世就得洗腎。
一般上,3至5%的小病患需要洗腎甚至是腎臟移植,但如果是疾病拖到成年以後,這個比率會增加到15至20%。
Post in:中國報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