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 榜鵝一家鄰里診所4年前開始接受病患以兩種加密貨幣付款,受訪醫生指出,診所每天接診超過百位病患,但至今僅不到10人選擇用加密貨幣付款,仍屬小眾選項。
頂峰西藥房(Zenith Medical Clinic)位於榜鵝的組屋樓下,經營這間診所的是醫生兄弟洪頂順(37歲)和洪開國(34歲)。
洪頂順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他和弟弟早在2016年前後就在獅城購入第一枚比特幣。
「我對加密貨幣了解越深,就越覺得有趣。」
洪頂順說,信用卡公司通常要收取商家每筆交易高達3%的費用,對商家而言這筆額外的成本終究要轉嫁給消費者,但數碼付款代幣(digital payment token簡稱DPT,即加密貨幣)則不用額外繳費。
他解釋說,病患可以根據當天比特幣(Bitcoin)和以太幣(Ether)的市值付錢,而診所也接受現金、PayNow和NETS數碼付款。
「我們只需要張貼多一個二維碼就能允許加密貨幣付款,沒有什麼額外成本。但對病患來說,卻是多一個選擇。」
他坦言,起初接受加密貨幣「只是覺得好玩」,沒想到真的有人用這個幣種來看醫生。從2019年施行至今,也引來不少人好奇詢問。不過診所每天接診超過100名病患,目前總共有不到10人用加密貨幣付款。
洪頂順透露,這類病患多為40歲左右的外籍人士,以美國人居多,不過也有新加坡人和越南人、泰國人使用,且都是男性。
他估計新加坡接受加密貨幣的診所應不超過10家。「雖然現在很小眾,但我相信50到100年後,這會成為常態。」

病患主動要求比特幣付款 醫生提高警惕先「驗證」
有病患主動要求用比特幣付費,醫生提高警惕先「驗證」。
洪頂順憶述,曾收到一封電郵,是位美國籍病患想來看診,並希望能用加密貨幣付錢。
「我不知道他怎麼找到我們,一度以為對方是騙子,就要求他先轉價值10元的比特幣作為押金證明
身份,沒想到他一下就轉了(價值)1000元的。」
由於來自海外的大額銀行匯款面臨多重審核,洪頂順說外國人因此偏愛加密貨幣。對診所而言,需繳納的交易費、到帳和兌現所需時間也顯著縮短。
洪頂順也解釋說,病患不用擔心加密貨幣的市值波動大,跌得太多時沒有足夠的貨幣來付診費。
「他們總是可以比特幣和現金並用。而且玩加密貨幣者通常經濟水平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