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是除中國之外唯一一個華人占多數的國家,華人在新加坡居民之中占比將近7成其餘還有馬來人和印度人等多種民族。
按照國際慣例,一個種族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一般都是以這個種族的語言為國語。
可新加坡恰恰相反,它的官方語言既不是華語,也不是馬來語,更不是印地語,而是英語。
如果你認為這是親近歐美的必然結果,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新加坡建國之初,總理李光耀就說過,新加坡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表面上看,這是一句廢話,實際上包含深意。
這樣一位祖籍是中國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新加坡總理為什麼這麼說呢?難道漢語真的存在劣勢嗎?
Part 01.
歷史背景
新加坡的歷史與中國密不可分,但卻是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這源於英國殖民時期對新加坡行使的影響。
英國於1819年建立了一個貿易站點,並在之後將其發展為殖民地。在殖民統治期間,英國從其他地方引進了不少華人勞工,他們幫助新加坡發展起來。

然而,英國當時的教育和行政系統主要以英語為基礎,從而將英語置於重要地位,逐漸促成了英語在新加坡的通用氛圍。
Part 02.
社會文化因素

多元族群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除了華人,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族群。有各種民族的地方多少都有紛爭,更別提種族了。語言不通,文化不同。
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華人或無信仰或信仰佛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等等。有各種民族的地方多少都有紛爭,更別提種族了。
為了維持社會的和諧穩定,新加坡政府採取了削減語言差異的策略,強調公共語言的多元性。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有助於減少不同族群之間的溝通壁壘。

國際化
新加坡積極爭取國際投資和發展,將自己定位為全球商業和金融中心。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有利於吸引國際企業和人才,推動經濟的發展。
此外,英語也有助於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溝通和交流,拓寬新加坡與世界的聯繫。
Part 03.
語言學因素
語音和語法難度
漢語相對於英語而言,具有較為獨特的語音和語法系統。漢語的語音拼讀、聲調和漢字的識別與書寫相對複雜,對非母語者學習起來更具挑戰性。

文化融合與語言轉型
新加坡的社會文化主要基於華人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隨著時間的推移,英語在新加坡的地位逐漸得到了認可和鞏固。母語為華語的人士普遍會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和使用。
Part 04.
教育政策與語言政策
教育政策
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並將英語視為主要的教學語言。從小學到大學,英語都是新加坡學校的主要教學語言。這種教育政策的結果之一就是培養了一代英語流利的人才,使他們能夠融入國際社會。

語言政策
新加坡的語言政策強調多元文化和多語言的重要性。儘管英語是主要的通用語言,但新加坡政府也鼓勵公民學習和使用自己的母語。
新加坡的公民必須學習自己的種族母語,也就是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等。這樣的語言政策旨在保護和促進各族群的文化傳統,同時提供了與其他族群的交流途徑。
Part 05.
經濟和商業因素
國際商務
英語是國際商務領域的通用語言,能夠進行跨國交流和溝通。作為一個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新加坡需要與世界各地的商業夥伴交流,使用共同的商業語言能夠提高效率。

跨國企業和外國投資
許多國際企業在新加坡設有分支機構或總部,英語是與這些企業進行合作和交流的主要語言。
此外,外國投資者和跨國公司常常要求員工具備流利的英語口語和書寫能力,以便更好地與總部和全球團隊進行溝通。
Part 06.
國際交流和地區合作
地區合作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地區的一個重要角色,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繫。
在與鄰國的地區合作中,使用英語作為共同語言有助於促進合作和解決問題,因為英語是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共通語言。

教育和學術交流
新加坡是一個教育中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和學者。通過使用英語作為主要的教學語言,新加坡能夠更好地吸引國際學生和教育資源,促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術交流和合作。
Part 07.
技術和科學領域
科研和創新
英語在科技和創新領域被廣泛使用,許多科學文獻和技術資料都是用英語撰寫的。
作為一個致力於科研和技術創新的國家,新加坡選擇了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有助於新加坡的科研人員能夠與國際科學界保持緊密聯繫,並分享最新的技術和科學成果。

技術行業
新加坡的科技行業蓬勃發展,許多國際科技公司在這裡設有研發機構和分支機構。英語作為主要的工作語言,為這些公司在新加坡的運營提供了便利,並吸引了全球的技術專業人才。
新加坡選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而不是華語,出於多個方面的考量。
新加坡之所以選擇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並不是因為漢語存在劣勢。相反,英語作為一種全球性語言,為新加坡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交流和商業機遇,有助於推動新加坡的發展。

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家,意識到全球化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新加坡能夠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和社會體系,吸引國際投資和企業設立分支機構,推動外貿和金融業的發展。
英語作為國際商務和科技創新的語言,為新加坡提供了更多與全球企業、科研機構和學術界進行合作的機會。
此外,新加坡的語言政策也強調多元文化和語言多樣性的重要性。新加坡政府鼓勵公民學習和使用自己的母語,並通過雙語教育系統來培養學生掌握自己的種族母語和英語。

這種多語言的環境不僅能夠維護和促進各種文化傳統,還有利於培養具備多語言能力的人才,適應國際交流和多元文化的挑戰。
新加坡選擇將英語作為通用語言,是出於推動全球化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並不是因為漢語存在劣勢。
通過運用英語,新加坡能夠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和社會體系,促進國家的發展。
同時,新加坡政府也注重保護本土文化和語言多樣性,通過教育和語言政策實現多元文化共存的目標。

新加坡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回頭再看這句話,似乎也可以理解李光耀堅定地選擇英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的原因了。
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的標誌,不只是領土,還有文化認同感。
這是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定神針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