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山好漢」手持短棍不斷敲擊,隨著鑼鼓聲邊走邊跳。(新明日報圖)
(新加坡訊)獅城道教團體新會所落成,特邀潮汕英歌隊來新遊行演出,「梁山好漢」首次亮相獅城,吸引當地公眾追捧。
新加坡三清道教會總務陳榮華(61歲)受訪時告訴《新明日報》,為了會所喬遷盛典,三清道教會安排了一系列表演節目,最具特色的是來自廣東揭陽的聚義英歌隊。
陳榮華說,英歌隊雖然在中國潮汕地區享負盛名,但多數本地公眾並不熟悉:「除了希望讓慶典更加熱鬧,我們也讓大家看看英歌隊的風采。」
英歌隊的遊行隊伍前天從基里瑪路出發,途經芽籠鵬峰宮、文慶路水江廟、勿洛北三清宮、洛陽大伯公廟、韭菜芭城隍廟五處廟堂,最後抵達烏美新址。
英歌隊成員盛裝演出,隊伍中滿是「梁山好漢」,包括「及時雨」宋江、「九紋龍」史進、「黑旋風」李逵等。數十名表演者穿街走巷,賣力表演,為眾人獻上精彩表演。
到場支持的公眾高秋燕(58歲,書記)受訪時說,遊行的畫面非常壯觀,英歌隊讓她留下深刻印象。
「本地沒見過英歌隊的表演,這是一個相當新鮮的體驗。」
英歌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英歌舞在中國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俗稱「中華戰舞」,是一種融合武術、戲劇、舞蹈的表演形式。
源自《水滸傳》中攻打官府救人的典故,隊員們打扮成「梁山好漢」模樣,手拿兩根短木棒上下左右相互敲擊,矯健的動作配合著強勁的鑼鼓聲,場面相當熱鬧。
英歌隊在當地一般受邀在重要場合表演,例如游神慶典和春節及中秋等傳統節日。
邀請團隊來新 共花費四五萬
三清道教會總務陳榮華透露,邀請數十人的團隊來新加坡並不容易,費用也不少。
「通過友人尋找、接洽,費了一番周折才促成本次演出。聚義英歌隊只收取象徵性費,加上機票住宿等費用總共四五萬元(新幣;近15萬令吉),全由我們的名譽會長贊助。」
聚義負責人:望弘揚英歌文化
聚義英歌隊負責人林桂斌(32歲)受訪時說,全體隊員都非常期待這次的表演,大家兩個月前已經加緊練習。
「這是我們首次出國表演,團員們都非常興奮,也希望藉此弘揚英歌文化。」
聚義英歌隊本次共有39人來新演出,隊員們多為年輕人,其中最年輕的是14歲的林博瀚。
林博瀚受訪時難掩喜色,他表示,練習英歌舞已有四五年,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和喜歡上這種表演。

14歲的林博瀚(中)是英歌隊的領舞者。(新明日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