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受訪年輕人無清明掃墓祭祖習慣 嘉賓:應從小養成

(視頻截圖:Facebook/Mediacorp CAPITAL 958 城市頻道)
四成受訪年輕人沒有清明掃墓祭祖習慣,《958貞情達理》嘉賓認為,應該從小養成掃墓祭祖的習慣。
前天(4日)是清明節,《8視界新聞網》早前的街頭訪問顯示,四成受訪年輕人沒有清明掃墓祭祖習慣。
《958貞情達理》嘉賓楊達明對這個比率不感到吃驚,因為現在人死後多數火化,可能通過海葬、樹葬等方式處理骨灰,無墓可掃,因此年輕人沒有掃墓祭祖的習慣,可以理解。不過,他認為,父母應該從小就帶孩子一同去掃墓祭祖,讓他們學習懂得感恩的美德。
另一名嘉賓汪麗貞坦言小時候因為嫌天氣熱,也不喜歡去掃墓,但通過掃墓可以了解先人的故事。而且,家人每每在掃墓這天會互相探訪,成了凝聚親人的傳統。因此,她也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們去掃墓,追思先人。
汪麗貞說,如果這一天只是單單掃墓,這個傳統就會很難維持下去。
楊達明也同意,掃墓祭祖的方式必須與時並進,一些傳統的做法,比如丟冥紙,未必能讓現代年輕人苟同,他們也就不願意參與。
針對馬來西亞有年輕人在墳場跳舞拍視頻,汪麗貞說,掃墓追思先人應該是肅穆的,即便是往生者喜好熱鬧,也不應該把視頻放上網,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做法。
她也舉例說,有時自己有事無法親自去掃墓,也會私下通過回憶、寫作,追思已故的父親。
楊達明也同意掃墓的態度很重要,如果自己的女兒去掃墓時態度不好,比如顯得漠不關心、聽音樂等,會遭到自己的責備。
他認為,掃墓祭祖的儀式是為活人而設計。如果沒有好好教導下一代追思先人的貢獻,可能導致後人事事漠不關心,只會用務實角度看待事情,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