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奧運官網)
作者 紅螞蟻團隊
巴黎奧運會7月27日凌晨(新加坡時間)拉開帷幕至今,已誕生了不少金牌得主。
在奧運獎牌的排行榜上,截至8月1日(新加坡時間),中國以11金7銀排在榜首、東道國法國以8金10銀排第二、日本則以8金3銀排第三。目前距離8月11日的奧運閉幕還有一段時間,這個排行榜應該還會出現一番變化。
隨著一枚枚金銀銅牌的頒發,大家對這些獎牌背後的「含金量」都產生了極大興趣。
紅螞蟻上網搜了搜,發現新加坡給的奧運金牌獎金(100萬新元)竟然不是最多的!香港的巴黎奧運金牌得主可獲得600萬港幣,約103萬新元,比新加坡政府給的多一些些!(主要是因為港幣變強勁了~)

(製圖:黎曉昕)
27歲的香港奧運擊劍選手張家朗,在2020東京奧運會為香港贏得歷來首枚奧運擊劍金牌後,這屆奧運又擊敗義大利選手馬治奪金。上屆奧運,港府發給張家朗的獎金是750萬港幣,加上這屆的600萬港幣,光是奧運獎金張家朗就已經進帳1350萬港幣(約231萬新元)。

27歲的香港奧運擊劍選手張家朗在兩屆奧運會奪下金牌,進帳1350萬港幣(約231萬新元)。(路透社)
鄰國馬來西亞政府和企業界也共同努力為巴黎奧運「一擲千金」。
除了馬國政府通過國家體育獎勵計劃給予的100萬令吉(金牌得主)之外,馬國的頂級高尚住宅區開發商也喊話,將給金牌得主送出百萬豪華公寓。
馬國也有上市公司派出3名羽球運動員參加此次奧運,並預備了100萬令吉(約28萬7000新元)作為獎勵。一旦三名羽球運動員的任何一人奪金,就能獲得這筆獎金。如果獲金牌者超過一人,有關獎金數額將根據得獎人數進行平分。
雖然奧林匹克主義的宗旨是讓體育運動為人類的和諧發展服務,促進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然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個說法套在奧運賽事上,依然屢試屢靈,而且還是非常必要的一種激勵方式,更是金牌催化劑。
希望新加坡選手能早日將「零獎牌」轉化為「領獎牌」!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