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前11月,新加坡共有4521人申請破產,創下近20年新高,同期還有278家公司被強制清盤,是自新冠疫情以來倒閉公司最多的一年。為優化新加坡的債務重組與破產框架,以及對財務困境的企業提供援助,律政部正在讓SIP成為破產重組與解散法令的永久組成部分。

圖源:FACEBOOK
破產人數和清盤企業創20年新高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從2020年以來,新加坡申請破產人數逐年增加,2024年前11個月有4521人申請破產,比2023年的3986人多13%,這也是自非典肆虐後,2003年5404人和2004年5122人的20年新高。
截至2024年11月,新加坡破產人數已破萬,達1萬零55人,但這一年只有740人脫離窮籍,遠低於過去20年平均每年2411人的水平,顯示出如今破產者脫困需要更長時間。數據顯示,2019年新加坡有5388人成功擺脫破產創新高,2022年首次少過1000人,僅為956人,2023年則進一步降至654人。

圖源:FACEBOOK
除了陷入財務困境的個人激增,開門做生意的商家也不好過。根據律政部數據,2024年截至11月底有278家公司被強制清盤,比2023年的201家激增38%,是疫情暴發後的新高。若按照每月平均25家公司清盤的速度,2024年倒閉的公司總數可能超過疫情前2019年的287家,成為自2006年現有記錄以來的18年新高。
從事債務輔導15年的王寶嬋分析稱,從近期輔導個案中,她發現網上賭博、過度消費、生活費猛漲、放貸商無孔不入等因素,是造成債務滾雪球問題加劇主要原因。疫情之後更多人上網,接觸到網上賭博,再加上信用卡刷卡更方便,許多人不單是「月光族」,還面對還不清的卡債。
此外,在全球通貨膨脹席捲下,生活費騰升,小市民都感覺荷包縮水。當許多人錢不夠用,又接到一些無良放貸商非法傳送的簡訊,讓公眾很容易借錢應急。而這些因素的疊加,讓手頭拮据者的債務很容易惡化。
破產法案已成欠債人保護網
事實上,在新加坡的法律上,破產和債務重組也是讓欠債人維持生計的一層保護網。債務輔導師王寶嬋最近就有輔導個案欠債8萬元,通過申請破產後接受債務重組計劃,在還債同時也能照顧家庭需用。
據了解,債務重組計劃屬於破產程序開始前的計劃,欠債頂限是15萬元,若最終無法履行還款義務,就會進入破產程序。王寶嬋呼籲欠債人有問題就求助。為了家人著想放下面子,不要等到債主追上門,紙包不住火才求助,到時可能債務已經失控。

圖源:FACEBOOK
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會長洪煜指出,新加坡整體經濟看來不錯,但那是因為特定產業如半導體行業增長所帶動,其實30萬家占全國99%的中小企業大部分都在掙扎求存。
除了新加坡生活費激增,新元走強也導致整體消費謹慎,這幾年也因許多過江龍來搶灘,推高租金和薪水等成本,讓市場呈現血流成河的一片「紅海」,資源比較少的中小企業比較難撐。
然而,新加坡始終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但為了避免整體生活費和經營成本繼續攀高,把更多公司壓倒,政府有必要平衡開放經濟和保護本土企業,要看大局也要分析具體問題,設法調控租金和人力成本,讓企業能生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