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年頭,名校的大門已經成為「網紅打卡」聖地。清華、北大、武漢大學的校門前,學生們和遊客絡繹不絕,保安大叔們都快成了無奈的"人流管制專家"。但是呢,新加坡的大學主打一個自由隨性,今天就和小助手一起去看看吧!
在中國,大學校園的大門已經成為一個學校的象徵,許多大學的校門甚至已經成為了熱門的旅遊景點。
比如清華大學,真的相當恢弘。

北京大學的校門充滿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文化氣息,體現了北京大學的歷史底蘊。

武漢大學的校門一下子就把人拉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擁有歷史厚重感。

但是呢,來到新加坡就會發現這裡的大學真的是超級隨性啊!
怎麼個自由隨性法呢?
那就是!
新加坡的多所公立大學竟然沒有校門!

1.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沒有校門,就讓小編很羨慕啊!
要知道疫情封閉期間可把小編憋壞了,根本不敢想像如果能夠隨時進出我會是多麼開朗樂觀的小女孩。
那新加坡都有哪些大學沒有校門主打一個自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就是NUS。分享一則搞笑對話,來自一位NUSer的親身經歷。

這簡直是觸及到中國阿婆的知識盲區了.....
NUS的校園布局確實與眾不同。
它擁有三個主要的校區:肯特崗(Kent Ridge)、武吉知馬(Bukit Timah)和歐南園(Outram),每個校區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專業重點。
有趣的是,這些校區都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大門,這與許多其他名校形成了鮮明對比。

肯特崗校區標誌柱
關於那個經常在圖片上出現的橙色和藍色的柱子,它們其實是NUS的標誌性建築,但並不是用作校門的。
這些標有「Entrance」字樣的柱子肯特崗校區十分常見。這些柱子的設計和布置,其實在向行經其旁的行人和車輛傳遞一個信息:「你現在正接近或進入NUS的範圍。」

一些入口直接連著各個高速公路,所以除了校車,社會車輛和公交車也是直接穿行NUS校園的。

so,為了安全,大家還是最好不要和標示柱合影啦!
更勁爆的是,NUS的校車早已不僅僅只在校園裡服務了,從肯特崗校區到武吉知馬校區,它可是跑高速路的!
上高速路的校車,emmm...想想都覺得炫酷,像一隻瘋狂行駛的橙黃色麵包。

NUS的武吉知馬校區有其獨特魅力,這種與周圍環境,無縫融合的布局,為校園增添了一種特別的氛圍。
只有一個標識柱子,且沒有明顯的圍欄分隔。
這種開放式的校園布局可能確實會給那些前往植物園的遊客帶來一些意外的「驚喜」。遊客們沿著樹蔭下的小路漫步,欣賞著四周的綠意盎然,卻在不經意間步入了NUS的校園。

武吉知馬校區
武吉知馬校區:呵~誰還不是個植物園了呢?
這種設計反映了NUS的開放和包容精神,強調校園是一個無界限、自由探索的學習空間。
當然,NUS的著名打卡點可不少,順道著來欣賞一下校園景觀吧!

NUS雖然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顯眼校門,但通過特定的布局和標識,依然能讓人清晰地辨識出大學的範圍。
2. 南洋理工大學(NTU)
說起NTU的校門,那還真算得上是有一個。看看這石門,多麼氣派!

我猜這時候有人肯定會跳出來說:「拜託,人家是南洋理工,這是南洋大學好吧」,先不要急嘛~我們從歷史的視角來看看NTU校門的「命途多舛」。
南洋大學成立於1955年,是一所以華文為教學語言的大學,首任校長是大名鼎鼎的林語堂。
1980年,南洋大學與始創於1912年的新加坡大學合併,形成了今天的新加坡國立大學(NUS)。
而南洋理工大學(NTU),雖然建立在南洋大學的原址雲南園上,但它繼承的是「南洋」的名號,而非物理建築。
而上面提到的NTU校園內的牌坊「南洋大學」的牌坊實際上是後來仿建的,而原本的南洋大學校門位於裕廊西93街和文禮地鐵延伸線相交處的一片草坪上。
而這塊牌坊也更多地被視作是校園景觀打卡處,並不做出入的大門使用。

NTU真正的大門是一塊刻有校徽的石碑,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NTU也是沒有大門的!
3. 新加坡管理大學(SMU)
而新加坡管理大學(SMU)位於新加坡的市中心,與周圍的城市環境融為一體,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大學」。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一個大學!既不是寫字樓也不是商場。如果不是有SMU的標誌小編還真的會看走眼。
城市主幹道直接橫穿校園,離商場、藝術館、大酒店、電影院都是幾步之遙

SMU的同學真的贏麻了,出門就能逛街、吃飯、看電影。好吧好吧,小編一點都不羨慕。(騙人的)

4.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
新加坡的大學確實有著一種獨特的「無校門」傳統,這種設計理念反映了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教育文化。
2012年新成立的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延續了這一傳統。儘管學校內部有成龍捐建的中國風古建築,為校園增添了文化和藝術氛圍,但它依然沒有設立傳統意義上的校門。
主要入口是一個有蓋的走廊。


新加坡一眾大學不建校門的做法,不僅是對校園空間的一種創新設計,更是對教育開放性的一種強調。
總體而言,這種無校門的設計理念不僅體現了新加坡高等教育機構的獨特風格,還展現了其追求創新、開放和互聯的教育理念。
你是不是也很嚮往這種自由自在的校園呢
希望能夠在新加坡的高等學府中看見你的身影
我們下期再見,祝大家生活愉快
